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十分值得提倡与注意,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可以茁壮成长,而且还可以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素质发展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1.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也只有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素质。
[图片0]
2.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途径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长时期为德育、智育与体育三项内容,后来逐步加进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形成为“五育”并举的局面。很明显,这“五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本相应的。通过全面发展“五育”就基本上可以促成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作为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而变化、充实。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主要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这样分而列举之,不利于教育实际工作者去整体把握。素质教育提出之后,这个问题便得到了解决。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全面发展教育有了“素质”的补充,就使其目标趋于具体,素质教育有了“全面”的规范,就使其要求更加明确。“全面”与素质的彼此补充,反映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是每个人能够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我们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上述理解,可以简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3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彻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演变而来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学习,做官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而教育,两种教育两种目的,两种观念,现在人们的观念还固定在应试教育的做官观念里,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转化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
彻底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的高考是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完美形式,也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当然改革高考制度也不能完全取消考试,因为考试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机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意见是模仿外国的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彻底改变教育的目的。现在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岂不知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上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要改变教育的这个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最终目的。当然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目不识丁就具有十分高超的能力,但得记住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也很重要。
[图片1]
处理好结果与过程,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现在学校教育看中的是结果即分数,而不注重过程,要指导教育不是企业重结果不重过程,因为它们的产品不一样,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素质决定一切,要提高人才素质就必须重过程。另外课内学的知识一般是考试的内容,学生很重视,不看重课外知识,殊不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知识还要有用。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很好,学生的素质就高,可目前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学生不全面发展就考不高分就不能升入大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个性特长非常重要,历代名人实际上都是个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不再赘述,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孩子能否成才智力因素重要,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孩子没有聪明的大脑很难成才,但有聪明的大脑没有良好的习惯,性格也很难造就,所以教育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智力因素很难改变,能改变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处理好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应试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素质教育要改变这一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与教师较色的转换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4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跳绳。跳绳不管是小朋友还是中学生,他们都喜欢。并且场地灵活,装备十分的简单,只需要一条孩子喜欢的绳,一双运动鞋即可。跳绳的时候孩子可以和同学们凑在一起,大家一起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活动的乐趣。这项运动可以训练个人的耐力、灵活性、协调性、速度性等等,还有助于中小学生塑造出健美、灵活的体型。
跑步。跑步可以锻炼中小学生身体的整体机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耐力、速度、全身的运动能力等等。清晨出去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不仅可以放松头脑,还可以帮助学习,并且还能大吃一顿早餐!最好是父母与孩子一同出去跑步,这样既是健康的亲子活动,又是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
游泳。游泳可以每半小时消耗热量一百七十五卡。它是一项全身协调性配合很强的运动,对增强心肺功能,锻炼灵活性和力量都很有好处。它还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孩子成长出健康的体形,对中小学生和身体瘦弱的人都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游泳还有很多的趣味性,中小学生都喜欢,建议家长去让孩子学习一下游泳,一来增强身体素质,二来也是一种技能。
蛙跳。蛙跳对于腿部力量的锻炼非常有好处。经常的练习蛙跳,在跳远考试中可以跳得很远,并且取得好成绩。这项运动既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在家自己练习,比如从地上跳到床上,或者原地高跳,顽皮的时候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扮只小青蛙,让运动成为生活中的快乐之源。
器械的帮助。早上的时候,或者是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父母可以陪孩子出去练习一下器械。练习器械可以提高上肢的力量,比如引体向上,杠上撑。孩子的力量如果不够也不要紧,多次进行,总有熟悉它们的时候,再者玩耍的同时一样可以起到健身的目的。外面这些时候锻炼的气氛很浓,所以比较非常有利于健康的养成,身体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