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 终于发现如何改善儿童心理不健康

    1 如何改善儿童心理不健康

    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办?现代儿童的心理状况非常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例如孩子常常出现缺乏安全感、抑郁等情绪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如何改善儿童心理不健康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0]

    生活中父母常常遇到孩子在学业上或是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受到伤害,孩子会因此闷闷不乐,更严重点的会一蹶不振,毫无精气神。生活中也常听到孩子考试不理想,轻则自残,重则自杀的新闻。

    这些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是环境影响,与家庭的教育,儿时的遭遇也密切相关。

    但他们自身还有一个共同点:抗挫力很低。

    在心理学领域,这个“抗挫力”指的就是心理弹性。

    什么是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曾经或正经历严重压力/逆境的个体,身心功能未受到明显消极影响,甚至发展良好的现象。

    1.积极情绪更多。

    心理弹性高|抗挫力强的人更能体会到愉快和喜悦。研究发现:高心理弹性者的情绪适应性更好,包容性也更强。

    2.情绪平衡能力更强。

    心理弹性高的人更能够进行自我疏导,遇到挫折更“淡定”,更少的感受到“无能感”。

    3.能更好地应对压力。

    心理弹性高的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4.创造力更高。

    实验中发现:心理弹性高的人,智商和情商更高、创造力更高,这归功于更强的包容性,以及正面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父母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弹性?

    1.支持性的家庭关系。

    热情及时的照料、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父母带来的安全感让孩子能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家庭不和、夫妻争吵、家庭关系冷漠,都不利于心理弹性的建立。

    2.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心理弹性高的儿童对自我价值更有自信。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抢先一步为孩子全部搞定。很多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然而挫折其实是最好的教育。

    3.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

    探究发现,有计划能力的人,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麻烦”。计划能力从小就培养起来,孩子会受益无穷。

    4.开阔孩子的眼界。

    眼界是什么?眼界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格局,眼界决定了我们能看到多少,又能走多远。成年之后的人生格局往往被眼界所限制。

    带孩子外出观察和体验,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古人云:保剑锋里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只记住了这句名言教人刻苦努力,却忘记了它告诫的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必须要历经一番磨难挫折,越挫越勇。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不是挫折毁了你,就是挫折成就你。

    2怎样培养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面对失败。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失败是避免不了的,只要经常承受失败的人才不会被失败打败。小孩子失败的机会很多,如果承受的多了他就会越挫越勇,从而增强心理素质。

    承受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大的孩子懂事快,承受压力大的孩子渐渐会懂得只有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承受住各种事情带给自己的压力而解决。

    经常唠叨。母亲的经常唠叨虽然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但是也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图片1]

    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孩子最怕的是和别的孩子作比较,如果自己处处不如人的话,那么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他就会努力地让自己变得优秀,经常性的和别的孩子做做比较的话那么他就会在心理形成一种心态,我一定要比那个孩子强,经常考试。其实我觉得考试还是要得的,考试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且还会让孩子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要想学的好就必须好好学习的心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要让他时刻知道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做主。

    3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十种表现

    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