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MOYRF
  • 总算理解初级造价师考试要求

    1 初级造价师考试要求

    随着我国建设市场规模化、国际化的逐步深入与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业在建设工程项目经济建设和决策实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造价企业不注重咨询产品质量的提升与维护,产品质量好坏过多与造价师个人能力密切相关,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级造价师考试要求的相关内容。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1、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

    [图片0]

    2、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3、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获硕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4、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助理工程师是一种职称,是需要评定的。

    2初级造价师是助理造价师吗

    2016年全国工程造价管理会议后,正式取消造价员资格考试,原取得造价员资格证书的考生转为助理造价工程师。助理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每年各省市组织1—2次考试。

    问:助理造价工程师的报考条件和考试科目是什么?

    答:报考条件基本与造价员相同,中专以上学历,造价工程专业毕业;非工程造价专业的考生,须从事造价工作一年以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毕业生不能考。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助理造价工程师(原造价员)考试:

    (1)工程造价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其他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并在工程造价岗位上工作满一年。

    注:高中学历不可报考。

    助理造价工程师的考试科目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原《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原《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专业方向分为土木建筑工程(原土建与装饰装修、装饰装修、市政工程专业),安装工程(原安装管道、安装电气、安装通风专业)。

    3造价师与造价员有什么区别

    一、造价师代表更高一级的资质;

    二、工作权限差异。初级造价员只能编制不能审核,并且只能进行造价在1500万元以下工程的编制;中级造价员可以进行造价在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编制,审核和控制;而只有高级造价员可以和造价工程师一样对各种类型的工程造价进行编制审核和控制;

    三、资质使用范围差异。造价师资质全国范围内通用,而造价员受区域限制,到另一个省市工作需要变更注册;

    四、造价师为执业资格,造价员为职业资格。

    [图片1]

    造价工程师是通过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或者资格认定、资格互认,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并按照《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

    造价员是指通过造价员资格考试,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取得从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原指概预算人员。

    造价师与造价员的相同点:

    1、同一行业内的从业资质

    2、工作内容都包含预结算编制、审核工作

    3、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4什么是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有两种含义,则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也有两种:一是指建筑安装投资费用管理;二是指工程价格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依据的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队伍建设的管理则是为这两种管理服务的。

    建设投资费用管理属投资管理范畴,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投资效果(效益),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行 为进行计划、预测、组织、指挥和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订的规划、技术方案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 系统活动。这一含义应当同时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项目投资费用管理。

    工程价格管理属价格管理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管理分为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 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定价和竞争的系统活动;在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 求,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工程建设关系国计民生,且今后我国政府投资的公共、公益性项目仍然占据相当比例。国家对工 程造价的管理,不仅要承担一般商品价格的宏观调控职能,而且在政府投资项目上也要承担着微观主体的管理职能,这种双重管理职能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一大特 色,由此可见,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