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的不断宠爱和替代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知道责任感是什么,甚至没有对自己负责的概念。责任感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生活的基础,责任感的建立需要从小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相关内容。
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逐步放手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在溺爱下一味的包办,或者因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学习的过程而总是替代。
自己做选择
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逐步到兴趣班等的选择,在孩子的主观选择下进行,并在选择前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清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孩子自己需要对这样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承担什么样的选择结果。
[图片0]
分担家务
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适当的分担家务活,建立家庭责任也是让孩子建立责任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人.从小给孩子建立信用的概念,告诉孩子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做一个信守承诺、讲信用的人。
2怎样培养小孩的责任意识
首先,从小让小孩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应该自己去承担。举个例子,在中国,如果小孩犯错了,父母会登门道歉,但在美国,情况却大不一样。有个美国小孩踢球,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了,第二天,小孩自己带着玻璃去道歉,父母却没有出面
其次,让小孩从小养成存钱的习惯。比如,他踢球打碎别人的玻璃,他们应该用自己存的钱去偿还,而不是一切都靠父母,所以在中国,有许多的啃老族。他们花自己的钱去弥补自己的错误,这会让他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不会再犯,而不是父母打小孩一顿,这是最错误的做法
最后让小孩做些家务事,并且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样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某件事的小老板,增强责任意识。比如,让他洗碗,那么,他就负责洗碗这件事,有更深的责任意识。这就是在做中学的典型例子
3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图片1]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益处颇多。
4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感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