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那就来浅谈如何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吧?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一)质量成本控制
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为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需求,必须有效控制其质量成本,加大保护、预防力度。如在运行电缆处于大面积动土施工的情况下,为确保电力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可选用保护沟槽、混凝土覆盖等方式加以保护,但必须确保保护费远远低于电缆破坏后可能产生的费用,降低成本。在电力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应提升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确保质量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符合施工项目要求。在成本核算中要求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作用、地位及责任等,并定期检查质量成本控制的实际状况,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工程质量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方式,质量成本是企业质量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只有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才能防止过多资源的浪费,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片0]
(二)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各单位、项目部应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充分认识与了解,在思想认识与责任意识提高的同时,应对质量管理各项工作加以规范。同时进行质量全管理工作小组的建立,加强组织领导及相关责任落实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中,应与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充分结合,针对各种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检验验收、材料检测等制度的制定。在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明确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观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管理模式优化中传统管理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应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市场、效益及竞争理念的树立,将各个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对管理中的弊端进行有效改进,进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管理制度的制定
首先,进行质量管理有关制度的制定,作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管理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着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具体情况,在工程建设初期进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各个部门责任明确的同时,应进行质量目标、内容的确定,并与其充分结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的编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道路排水工程质量管理
1.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1)管道地基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2)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3)管道接口及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预防措施:(1)认真按设计要求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土改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道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等管道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图片1]
2.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栅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3.道路附属工程管理:(1)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对于盲道口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应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2)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脚绊现象。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绊脚现象。施工单位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3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市场活动中重要主体之一。建设单位控制着建设工程全部投资,并且是该投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在我国建设市场全面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建设单位不仅具有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的主动权,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控制权,还具有拒绝支付雇佣款项的权利,因此建设单位相对其他建设主体享有充分的权利,它的优势地位相当突出。
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对于建设单位应该落实何种责任呢?根据国际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单位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建设行为,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其他机构代为管理。也就是说,建设单位在遵守国家建设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前提下具有管理建设行为的绝对自主权,同时也应该承担因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质量损失和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
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建设单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业主,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根本不具备独立管理建设投资的能力。建设单位贪赃枉法,滥用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造成的投资浪费和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业主负责制只能导致建设市场更加混乱。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对建设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和有效监控,作为向最终实行业主负责制的过渡。
二、承建单位
建筑企业要完成承接的工程任务,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贯彻以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的的“质量兴业”计划。承接工程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强,项目班子工作齐心协力,预定的质量目标就完成得好
就会创出优质工程。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有一套工程质量的控制办法,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做好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检验,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企业除制定方针目标以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重点监督施工现场的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施工质量对进度和经济效益及承包人的信誉有直接影响?,项目是企业创建名牌工程,实现优质工程计划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