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终于领会小学生综合素质是什么意思

    1 小学生综合素质是什么意思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它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真正接近了教育的本质。它的提出,既有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呈螺旋体上升的必然。 大学素质教育本是从人本出发提出,但不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却均未体现和落实人本。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评价方式应该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 要从观念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图片0]

    一、 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含指标和标准),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原指评论货物的价格。以后广泛用作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以下简称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应该发挥这样一些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小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对目前评价的一点反思。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实验地区和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新时代,新教育理念已明确指出:我们的孩子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跟着老师的思维模式转动,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者,他们是一个个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独特思维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他们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我认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以下这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采用多元评价机制

    以往的对学生评价都是由班主任一人把关,每期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这就使得评价有了局限性,也有可能太片面,缺乏科学性、公正性。如果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先自己评价自己,再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由任课老师评价,最后由班主任作总体评价,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要新

    评价学生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优”、“良”、“差”。以往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校的个人表现以及劳动情况,然而现在的高分低能普遍存在,一次考试更不能判断学生的成绩优秀与否;而以学生在校的表现来评定其行为就更不准确,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的乖学生,在家里就不一定是父母的乖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赋予全新的内涵,我觉得从几下方面评价较适当:

    1、看孩子是否具有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只要他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他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文化的人。

    2、看他是否有一种进取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是人性格中的一种个性特征。它能推动儿童顽强地向着未知领域进行不停地探索,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强化孩子的坚强意志,是现代儿童成才的重要素质条件。为此,我们应大力培养儿童的进取品格,使他们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怕困难,不畏险阻,满怀信心地奋勇前进。只要他能在失败中站起来,有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那么他的失败是暂时的,将来一定经得起风雨的洗礼,一定是事业的成功者,也一定是最棒的。

    3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一、树立“自主”观念,培养学生重视自我发展的意识

    “吃自己饭,流自己汗,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只有靠自己才会永远不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铁全靠本身硬”等都蕴涵着只有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从中尝试学习的快乐体验,引导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爱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得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求学生学会确立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近期小小目标。同时计划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然后再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习惯,日复一复,月复一复、长期坚持、良性循环,终身受益。教师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能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视学生为“学习型的老板”,为学生创设更多自我锻炼,自我表现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与激发其潜能,最终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图片1]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增强积极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进行教学的宝贵时间。这短短的有限时间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同时,提出“达纲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想去练去问,必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最后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疑难知识点进行全面重点讲解,这就避免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成机器”的弊端,在—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恐惧是学生成长发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怕回答问题、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等,老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然的话,学生将来会成为—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事无成的人。老师可以针对形成孩子恐惧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多叫他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他觉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其他同学的表现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现的次数多了,动作熟练些,感觉就比他优秀一点,如果他努力,同样会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给他自信心。考试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检测我们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如同平时做作业,不要担心什么,考得好坏都没关系,只要你曾经努力过,老师和爸爸妈妈不会责怪你的,同学也会理解你的。

    2.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

    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