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着别人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自己时刻就在想;要是自己也能唱得那么美,该多么好啊。后来才知道要唱好歌,除自己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外,还必须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但是怎样学习声乐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的素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 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
[图片0]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
乐理也是学音乐的基础,学好相应的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键盘乐器基础: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
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
歌唱同说话的生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说话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就不能体现歌唱的艺术特征。因为语音发音是下意识的“自然”发音,而歌唱发声是有意识的“非自然”发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意识的锻炼发声器官,是可以从下意识地说话达到有意识的控制自如的歌唱发声状态的。因此,凡会说话的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质,就可以学习歌唱。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必须配套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
音乐素养包括乐理知识,节奏练习,视唱练耳、视奏、音乐欣赏等几个方面。
乐理知识,顾名思义,讲的是音乐理论知识。孩子初学钢琴,一般是老师做示范,孩子模仿,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弹就不明白了。乐理知识就是要教会孩子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节奏练习也是音乐素养课的内容之一。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在弹奏乐曲时,节奏不稳的话,很可能出现八分音符弹成了四分音符的时值,或者没有附点的节奏加上了附点,这样就导致弹奏的乐曲不能正常进行。
音乐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因此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唱、听不断强化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把耳中之音与心中之音对应起来。
视奏的时候把握不仅要看清调式调号,表情记号,还要准确把握音准、节奏、节拍等,通过视奏练习,可以提高眼、耳、手、脑的协调能力。
3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一、宝宝在腹中时,您就该多听些舒缓怡人的胎教音乐;孩子问世后,应该养成随时让孩子置身音乐氛围的好习惯,随手给他播放一些世界名曲,除了睡觉之外,无论孩子在做什么,都能不经意地捕捉到动听的乐曲,这些旋律会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孩子的营养,你一定要相信经典的力量。
二、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幼儿对动听的乐曲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平时家长可以一边唱一边与他们做游戏,五岁以前的宝宝是不怕重复的,同样的儿歌我们可以反复唱。我儿子小时候睡觉都是在我唱的儿歌声中入眠的,性情也比较平静温和。
[图片1]
三、选择一种乐器。我在学校进行了一些调查,练过乐器的孩子协调力好,有定性,音乐素质高,学习往往也不错。孩子到四五岁就可以接触乐器了。练乐器是极其考验家长坚持力的一项工程,我身边半途而废的家长孩子不计其数。我感觉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挑选乐器尽量征得孩子的认可,我们家长往往考虑价位、时间、是否流行等问题,忽略了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有较强烈的玩耍兴趣是坚持长久的一个必然前提。
2、学习过程中应重陪伴轻逼迫,重美感轻技术、重过程轻结果。我和孩子在练琴初始时,没有把目标定在考级上而是定在培养音乐兴趣上,所以我一边和孩子一起学,一边欣赏鼓励他,孩子练乐器总要度过一段艰辛的枯燥期的,我的一个同事家的孩子坚持不住退出了;而另一个朋友的孩子过了十级发誓再也不摸琴了。所以我一直在这两种可能中摸索又能让孩子坚持住又能不被扼杀兴趣的教育方式,这期间不断和钢琴老师沟通,既要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能激发他的表现和创作欲望(孩子喜欢在自己最熟的曲子中找到自信),我们有时就在家里开个像模像样的钢琴独奏会,或者让他伴奏我们唱歌,让他不断受到鼓舞。
4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音乐
音乐就是生命的血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会让我工作的时候进入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于是我认为一个人找到真正热爱的音乐,是对其生活有极大裨益的。
怎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热爱的音乐呢
一个人真正热爱的音乐是可以和这个人进行灵魂上的交流的。经常说音乐陶冶人的性情,是怎么个陶冶法呢?其实就是听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想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这种的共鸣在我身上所体现的正面影响有:节奏欢快的歌会让我精神抖擞,走路也不自觉跟着节奏快了起来;舒缓的治愈式音乐会让我心境平和又稳定,思考自己想要逃避的问题,甚至释然一直纠结的问题;悲伤的音乐会让我迸发创作的灵感,有时候一首歌的时间可以写下长长的文字,文采比平时要好。
内心与音乐进行深层的共鸣
好的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是会给一个人内心带来深层的共鸣,影响这个人的心境。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就如同欣赏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一样,都是因为作者在创作的时候,灌输了真情实感在里面,只有领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看到心底最深处心声,就像每一首音乐都像发自自己肺腑的诗歌。
因此,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找到真正热爱的音乐,要真正去与音乐产生共鸣、共振,一定要去真切地了解这首音乐的故事与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