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监理只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那么如何提升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做好质量标准化预控管理
在监理规划中体现并编制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专项实施细则,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编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在此期间,就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发生的费用提前与建设单位做好沟通,取得建设单位的认可、支持;
做好图纸会审,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要求土建与安装专业共同审图,绘制各专业预留、预埋管线、箱、盒等综合布置图及管线交叉布置节点详图,统筹考虑各管线标高、走向、交叉、支吊架的做法,避免在今后的施工中返工,造成损失。我个人认为图纸的二次深化设计相当关键,如在本工程中提前发现并解决以下问题:(1)部分门的开启方向与消防立管冲突,我们经过图纸会审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分户门,在不影响门的正常使用情况下,增加门垛,避开消防立管;针对楼梯间防火门,采取增加门吸的措施;(2)消防喷淋方向在车库内按原设计上喷施工,在网点内,考虑到住户装修需要,经过一定审批程序后,将喷淋方向该为下喷;(3)水、电管冲突是安装过程中常有的事情,我们坚持“排水、通风优先,有压让无压”的原则对各个有交叉冲突的节点逐个设计好解决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
要求施工单位对每一道工序的作业班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要针对操作工人的特点,深入浅出,要说明操作的要领、应注意的问题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并对每个节点绘制简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交底,解决施工中的通病问题。为增强工人的质量意识,要求班组长及操作工人均应在技术交底上签字,并明确奖罚措施。
[图片0]
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
建立材料样品室,封样存放各种材料、设备样品。本工程在甲方办公室专门划出一间房间作为样品室,对现场用到的钢筋、保温板、SBS卷材、聚氨酯、分户门、防火门、铝合金门窗、阳台及楼梯护栏、电线电缆、配电箱、水暖管材管件、暖气片等材料及设备样品,进行封样存放,并在每件样品对应部位粘贴展板,说明材料名称、规格、产地、供货单位、使用部位、确认意见等,作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
设置工程样板。为确保工程质量、创建优质工程,通过样板引路重点解决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资源调配等,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做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施工做法、统一质量验收标准。只有在样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施工单位大面积铺开施工。具体要求有(1)对外墙保温、涂料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在外墙局部位置做实务样板墙;(2)对内墙抹灰、腻子、分户门、阳台及卫生间防水等,要求做样板户;(3)对铝合金门窗、窗台及阳台护栏等,由于本工程户型较多,特别是30层的高层住宅楼,同层上户型均不一样,飘窗较多,窗大小也不一致,要求做样板层;(4)水电分项工程选择一个系统做样板;
2影响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因素
1.材料因素
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它在实验、选取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工程的影响非常大,工程的质量需要材料质量的保障,这就需要在材料进场之前对其进行实验,并且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检验标准再投入使用。
2.人员素质
在建筑工程中,人员负责的区域不同,首先是需要具有组织策划与决策能力的领导人员,主要负责对整体工程控制与人员资金的调配。其次是技术人员,在前期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后期许多高难度的工艺,这些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的人来担任。最后也是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建筑建造的效率和质量。人员因素在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1]
3.设备影响
建筑工程离不开设备的使用,设备的投入使用质量管理控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设备本身的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大型的机械操作设备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在设备服役期间,要严格的进行专业操作,减少因不当操作给机械带来的损害,还要定期的进行管理与维护,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测维修。二是在操作人员的选用上,如上文所述,选用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水平,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保证机械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为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这是对建筑工程顺利完成与施工质量的基础保证。中期主要是对现场施工环境的监察,确保工程的每个细节都按照标准执行,施工中每一道工序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要对工程的细节和顺序有精准的把握,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控制。最后就是对建筑的审核和复查,要以建筑质量为审查的重点,对施工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排查和处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控制。
3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应适应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性质和内容的要求。监督机构是以委托机关的名义监督执法,对委托机关负责,由委托机关承担执法的后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
监督检查的对象还包括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业主)在内的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行为主体。质量监督机构应站在执法的地位,通过加强对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机制,查处各行为责任者的违规行为,增强各行为主体的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总的来说,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面、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过现场的地基基础质量验收监督、主体结构的验收监督和随机抽查监督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纳入监督的范畴,环境质量的监督渗透于各个监督全过程,也是质量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中的监督,保证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