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其在新经济环境下立足立业的基准点和保障。只有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么建筑工程管理如何风控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在集权的前提下,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权责机制。从整体来看,根据每个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给予其不同的经济责任,以便于更好的实行经济职能。企业财务部门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投资决策方面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促进管理形式多元化,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
(二)建立财务风险分散机制
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分散机制,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措施,及时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图片0]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除了风险控制与分散机制,建立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的对风险大小、危害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判断。财务风险的识别。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财务风险预警。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既能规避资本营运,还可以合理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四)严把合同关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对于工程承包单位和发包单位来说,施工合同合同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代表了双方各自的权利与职责。合同中的每一条款都象征着双方的利益与原则。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施工双方要对合同条款进行核对,以便于规范双方行为,在追收应收账款时,施工合同也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2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1.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战略性举措。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广大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能够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重大价值,并且能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中来。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更要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除了自身要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经常过问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
2.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使财务风险防范取得更好的成效。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除了要依靠财务部门之外,还要形成全面防范、全员防范、全程防范的运行体系。比如,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委员会,研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制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财务风险督促检查工作,完善财力风险防范工作制度等等。还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落实财务风险防范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定期研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图片1]
3.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具有效能性,还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模式的创新。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价值链”体系,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到建筑施工企业采购、施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具有系统性;要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实施“互联网+财务风险防范”模式,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更多的应用于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当中,使财务风险防范步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要着眼于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专业化水平,要做好自身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聘请专业公司和专业人才负责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且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组织机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财务风险防范能够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资金统一调度管理。受到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影响,多数施工企业资金分层管理,财务风险规避策略单一,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分配,有的项目资金严重匮乏,有的却沉淀大量资金闲置没有使用,这似乎是无奈之举,但可以加以改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其一,在各个子分公司以及项目部实施奖罚措施,明确具体目标和相应奖惩办法,责任到人,并与个人签订目标责任状,激励企业每个员工的斗志,最大限度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在企业、项目内部良性运作;
其二,统筹资金预算,随着精细化管理广泛实施,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早已提上工作日程,但是需要给予加强,在新上项目开工之前,需要及时进行资金预算统筹,在资金日常管理过程中统筹资金预算起指导作用。资金预算编制,需要紧密结合施工企业实际,坚持系统性和全局性原则,并将施工项目预算与企业行政管理预算相结合,从而可以保证在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企业管理更上一层;其三,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对施工企业资金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将各项目充裕资金融集起来,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改变以往年末缴纳上交款政策,可以按照业主拨款比例进行实时上交。对上交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需要使用资金的项目上交占用费,此比例需小于融资费率,这样可以解决一些项目融资难的局面,也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2、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践证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有效成本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在我国多数施工企业采用的是责任成本管理模式。在进行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内部奖罚措施,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成本管理是过程管理,需要对预算进行实时分析
建议采用“三算对比法”(实际成本、企业内部定额测算成本、预算成本),通过此方法揭露数据增减背后的经济业务,对关键交易事项进行紧密关注,找出增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同时需要重视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工期成本,安全质量成本需要关注故障成本和预防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长期工程经验找到黄金支配点;工期成本需要通过调节工期达到最佳控制点。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采取的是分包模式,对分包队伍需加强管理,建立业绩档案建设,降低分包风险,在工程进行分包招标时,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队伍,施工能力差,信誉低的分包队伍直接删除。分包合同中应当约法三章:分包方不得以任意接口拖欠农民工工资;施工单位不向分包方支付工程预付款;按照工程项目规模分包方需缴纳一定数额履约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