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主方应树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理念坚持质量管理原则,在决策、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与维护阶段抓重点控制关键因素标,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那么业主方如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制度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交底及审查,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施工图纸的补充,为项目的高质量施工做好基础性工作。
从项目监理环节,抓好质量管控工作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用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以及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地对实施工程进行有效管控,业主应将委托的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利。
应与监理单位达成协议,采取考核的手段配备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负责的现场监理人员,对于工作过程中不负责,相关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建设单位有建议辞退。
[图片0]
严把工程材料关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材料购进、制作、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单位工程重点材料,如土建工程中的每一批钢筋、混凝土做到“双控”(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要求监理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认真监督检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随机抽取,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不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2影响项目工程建设的因素
设计方案不够完善
设计方案是项目工程的第一步,也是项目工程的灵魂,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以及施工进度都由设计方案决定。为了满足业主需求,承建单位或者项目投资人对于设计方案的制定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有部分项目投资人,为了节省项目施工成本,对别人的项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照搬、照抄,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存在相应的差异,对于设计方案“拿来主义”的这种行为,显然不能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设计方案的制定上很多项目投资人并没有站在科学的制高点,缺乏责任性,过于追求建筑主体的美观性,忽视建设质量。
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施工单位是项目工程的执行主体,对项目建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项建筑工程的建设权利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出来,为了我国建筑企业与世界接轨,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工程招标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该招标模式软化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每项工程的承建权需要几个承建单位招标竞争获取,最后以合同的形式确立了承建单位与投资的合法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承建单位与政府相互勾结,竞技机制有失公允,凭借关系的原因,很多缺乏建设能力的承建单位获得项目承建权利。这些承建单位整体工作素养不高,并且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在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作为指导,给项目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隐患。
[图片1]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是项目施工的主体材料,对于混凝土技术的使用决定了建筑主体的质量。浇框架技术的项目施工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时,首先要使用木板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建筑模型,之后在将混凝土灌注到模型中。混凝土使用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是浇筑大型的建筑主体时,因混凝土浇筑而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灌注框架模型搭载不牢。灌注框架决定了建筑的形态,但是很多灌注框架搭载不牢,导致灌注时松动,影响混凝土灌注效果。(2)搅拌不充分。混凝土灌注后为了减小材料间的缝隙,会对在灌注时进行充分搅拌,如果搅拌不够充分,混凝土凝结后中间会存在很多空隙,给项目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业主方质量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施工单位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么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要么对其进行合理的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的、预见性的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三方的协商而进行全面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
人是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和技能,因此质量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行为对于业主方应最大限度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的操作,减少主观因素的不足和干扰。
(三)坚持职业道德的原则
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由于参与工程中的人数相对较多,影响范围极为广泛,所以从业主方的角度来讲,必须要具备职业道德素质汉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且公平的处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规定来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