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稳定综合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方针,将其应用在企业发展中,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加强综治维稳工程管理呢?下面,天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项目管理技巧。
(一)对企业的员工实行责任制度,要想让企业做到综治维稳,要确定员工的工作责任,将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争取在企业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责任,逐级的进行责任的分工合作,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有经济的繁荣,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予以重视,首先确定决策者的责任,然后对各部门的负责人确定责任,最后再将责任分配到每一个参与工作的员工手中,要将责任进行细化和完善,要对责任人和负责的事进行精密的对应。
(二)对企业上岗前的员工进行集体的培训,要在培训中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将企业中常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培训的员工讲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尽量将矛盾和问题降低到最小状态,对企业上岗前的员工要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强调高素质高素养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也要强化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要为员工上岗打好坚实的基础,要鼓励员工对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企业会酌情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实施薪酬以外的福利奖励。
[图片0]
(三)在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的管理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对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员工在一个项目中的表现可以通过业绩来表现但不能完全看业绩,还要看员工对项目的认真程度,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是考查一个员工的整体表现,要将考勤计划在内,还要将员工对项目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计划在绩效考核内,要对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员工实行非薪酬的奖励,对一些对项目做出贡献的其他人也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
2当今企业综治和维稳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综治维稳工作在部分企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综治维稳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没有认识清楚和处理好,以致出现以下不良局面:①认为综治维稳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企业无关;②以人员少、生产任务紧等理由忽视综治维稳工作;③部分企业表面认可综治维稳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没扎实细致做好,工作流于形式。真实事例告诉我们,往往就是这样的企业,出现的问题占比比较大。
(2)员工价值观多元化、诉求多样化越来越明显,矛盾频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的快速扩张,员工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对物质需求更加突出、对利益公平分配更为关注、对实现短期目标更为期待的总体特征。在这种背景之下,一旦员工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容易引发员工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目前较多企业缺乏对此的深入研究和应对方法,导致既不能很好从源头控制矛盾,又不能快速解决矛盾,进而引发一系列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不良现象。
[图片1]
(3)不可控群体增多,企业综治维稳工作难度增大。企业的改制和用人机构的变化,导致外来劳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由于这部分人素质参差不齐,又缺乏对这部分人员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门,加上这部分人员流动性特别大,给管理上增加了难度,用工单位管理上稍有疏忽,部分劳务人员便会趁机干一些损公利己、违法违规的事情。
3企业维稳综治工作
第一,提升维稳综治意识。企业定期以举办讲座活动、办报、发资料等形式,跟踪报道动态意识、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宣传保护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维稳综治的重要性,感受到维稳综治工作时刻存在于生活之中。举办职工代表大会,主要探讨职工薪资待遇、企业生产安全、治安等内容,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吸取职工工作建议,掌握职工思想意识,为员工切实解决工作问题,进而提升员工维稳综治工作的主动性。
第二,基层领导人员提升维稳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组织是职工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加强执政能力的第一环节。所以,基层领导人员在工作中,主动融入群众中,与职工主动交流,了解其思想意识、困难,实现企业内部和谐发展,增强职工凝聚力,发挥团结力量,充分发挥各基层人员管理作用,构建和谐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第三,提升治安防控能力。稳定内部和谐,共同构建企业和谐的氛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贯彻落实,职工之间相互配合,促进沟通。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控能力;构建治安监管制度,利用现代化手段确保防范制度的构成;提升综合管理,引导员工遵纪守法,提升法律意识,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第四,贯彻落实“五种责任”。有关单位需要全力配合、构建党政工团。其一,领导责任。党政工作贯彻落实维稳综治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承担主要责任。其二,部门负责。党群、行政部门做好维稳综治工作,主动与各部门配合,主动交流沟通,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充分体现民主性。其三,主体责任。维稳综治是各单位、部门的重要责任,需要具有大局意识,制定可行性方案,做到问题化小,小事化了的理念。其四,协调责任。信访单位作为维稳综治的核心,要凸显主体地位,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其五,包保责任,重要人员要确定分级五保单位,加强排查力度,缓解矛盾。(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