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质才有量,不存在没有质量的数量,也不存在没有数量的质量。那么如何搞好工程管理工作呢?下面,天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项目管理技巧。
实现"早收钱。虽然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合同法》第286条工程款项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但是尽早收回工程款项、减少企业自有资金的占用仍然是当前每一个承包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工程开工以后,除预付款外,完成每一个单项工程都要争取超前拿钱。由于工程款项的结算一般都是按照工程施工的进度进行的,在投标时报价时就可以把工程量清单里先完成的工作内容的单价调高,后完成的工作内容的单价调低。尽管后边的单价可能会赔钱,但由于在履行合同的前期早已收回了成本,减少了内部管理的资金占用,有利于施工流动资金的周转,财务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只要保证整个项目最终能够盈利就可以了。
采用这样的报价办法不仅能平衡和舒缓承包人资金压力的问题,还能使承包人在工程发生争议时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就有索赔和防范风险的意义。如果承包人永远处于收入比支出多状态下,在出现对方违约或不可控制因素的情况下,主动权就掌握在承包人手中,减轻了承包人的现场工作人员压力,对日后的施工也有利,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图片0]
实现"多收钱"。根据计价规范第款规定,不论由于工程量清单有误或漏项,还是由于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或清单项目工程数量的增减,均应按照实际调整。因此如果承包人在报价过程中判断出标书工程数量明显不合理,就可以获得多收钱的机会。例如,某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列明的数量为1000m3,经过对图纸工程量的审核,有绝对的把握认为数量应为1500m3,那么此时就可以把工程量清单里面的单价由10元/m3提高到13元/m3,这样在工程结算时就会比一般的报价赚取更多的钱。如果认为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比实际的工程数量要多,实际施工时绝对干不到这个数量,那么就可以把单价报得低一些。
这样投标时好象是有损失,但由于实际上并没完成那么多工作量,就会赔很少的一部分。同样,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如果发现工程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确信通过后期的运作可以进行变更,那么对很有可能发生变更的项目的报价就应该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效益。
2工程报价与工程管理
人工费的管理。人工费支出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5%-20%,且随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断变化。对人工单价在整个施工期间作出切合实际的预测,是控制人工费用支出的前提条件。人工费用控制指标,主要是从量上加以控制,重点通过对在建工程过程控制。
材料费的管理。材料费用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0-65%,是成本要素控制的重点。材料费用受材料供应方式影响,主要为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承包人自己采购的材料。从采购角度讲,发包人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价格已经确定,而有承包人自己采购的材料就存在材料价格高低的问题。因此,承包人在采购过程应该降低材料单价。
[图片1]
机械费的管理。机械费的开支约占建筑产值的8%-10%,其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计算出使用的机械台班数。由于机械一般是承包人自有的或承包人从外边租赁的,其价格一般不会变化,因此机械费的控制主要是用量的控制。对于租赁的设备,应充分考虑现场情况,作到设备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特别是合理安排大型设备进出场时间以降低费用。
其他费用的管理。除了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以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费用还有管理费用、临设费、税金、保险费。这部分费用在中标后以后就成为既定的数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各施工阶段中,对管理人员和进场工人进行教育,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将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把好“五关”,即“人员关、材料关、工艺关、检验关、信息管理关”,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人员关:建立健全的质量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杜绝有岗无人的现象。其次把好人员素质关,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前要先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材料关:把好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等质量环节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半成品,其质量、品种和规格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要求复验的材料要先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进场必须严格验收,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材料的运输、储存等要做好防护。
工艺关: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国家关于质量标准、规程和规范施工,对某些工艺施工要求按规范要求提高等级要求,如粗抹应按高级抹灰要求验收等。高标准、严格地控制施工全过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工法和作业指导书实施;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建立工序控制工作标准和技术复核制度,实施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积极推广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检验关:每道工序施工前,做好层层技术交底工作,并有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记录,同时质检人员要掌握质量动态。把好技术复核关,使质量问题尽可能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从而实行质量层层把关,实施对质量的动态管理,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在质检员检查验收后,方可通知甲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检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