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侧重于对我国目前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那么农村建设工程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呢?下面,天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项目管理技巧。
1、完善规章制度首先在各作业班组进入工地后正式上岗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班组教育、项目部教育、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并建立教育记录挡卡;如果由于安全技术交底不清楚、不全面,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必须追究教育或交底人的责任。其次,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就必须照此实行,应该组织学习、进行分工、明确责任,现实中有很多好的制度、好的措施,如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真正贯彻落实的少,流于形式的多。因此,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施工特点,编制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现场管理中安全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从而造成管理上的缺陷。因此安全法从法律角度上规定了项目经理的行为职责,以迫使他们自觉的提高安全意识。建筑企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通常从加强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劳动纪律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安全生产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政策水平,使他们严肃认真地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劳动纪律教育主要使广大职工懂得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施工工艺、机械设备、高处作业、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工程、文明施工、消防器材应用等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就是结合本工种专业特点,实现安全操作、安全防护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知识的教育。使每个职工都要熟悉本工种、本岗位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图片0]
3、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加强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危险源辨识就是要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缺陷,把他们一一找出来,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把容易发生的,造成后果严重的列为重大危险源,并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尽可能的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同时,根据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作业人员应该对施工环境存在的危险有知情权。那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应组织作业人员学习,每次的班前安全讲话让所有作业人员对当天施工的危险情况心中有数,努力按照安全规定进行作业,万一事故发生知道怎样应急和避免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控制,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班前安全教育是重要的事前控制措施。
2加强对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安全状况。许多生产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因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运用中要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灵活选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其中不乏主要管理人员,虽然也按要求进行了培训,但他们事实上并不清楚安全管理程序。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要着重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格、严谨,讲求实效。
因此,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减少人为失误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某中学新教学楼主体施工中,由于安全管理员没有及时对模板工人进行班前教育和技能指导,某工人在锯木模板时操作不当,被锯木机割了半截手指。因此事故,施工企业不仅要负责全部工伤费,还被安监站责令停工整改及书面通报批评。
[图片1]
3加强、完善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建议
强化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
由于建筑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质量与成本的确是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占有极大的比重,同样不容小觑。首先,我们施工单位的领导者,要通过对以往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对企业自身所造成的影响和带来严重后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自身思想根源上,要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要树立起一个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把这种安全意识带入整个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坚决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制度、规范与标准,贯彻与落实到实处,杜绝走形式,走过场。其次,我们还要加强对施工单位法人代表及主管安全管理的相关领导,举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使之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对员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我们还要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票否决权,把施工单位的资质、工程的招标与投标、领导政绩及安全资格相挂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迫使施工单位的领导管理者,把安全管理意识真正的深植人心,真正地列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改变落后的安全管理模式
摒弃“经验型”与“事后型”的管理模式,侧重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模式,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充分的预防。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明确到各级、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施工人员身上,使其深刻的懂得自身所背负的责任与义务,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不动摇”的观念。并对违反相关安全操作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
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相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与用具,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条件和施工环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是否科学、合理,收到的实际效果是否良好,并随时进行检查,把有问题或是不合理的安全投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投入到最合理、收效最佳的地方,并把安全投入达到企业所规定的标准。这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保障。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其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依法、科学、合理地核算,并合理制定出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定额。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专款专用,并明确列出用于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资金的使用明细,以利于相关部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