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却亟待提高,能否妥善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呢?下面,天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项目管理技巧。
1、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并认真执行
要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并让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
可以说,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安全制度的内容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考虑全面,惩罚对象不仅包括施工人员,还应包括领导层面,然后让安全制度得到贯彻实施,比如,可以制作安全制度方面的小手册,发给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并且进行定期考核,了解施工人员对安全制度掌握的情况。不仅如此,还可以举行专门的培训班,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关安全内容知识的培训,并掌握应急方案。每一项工程开工之前,可以先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一起,设想将会出现的危险事故,提前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并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以上一些安全知识的掌握,使施工人员做到心里有数。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有专门的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而对于比较危险的作业,在施工之前则要先进行严格的培训,请专职人员进行施工,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施工人员,严令禁止上岗作业,并且鼓励施工人员培养安全意识,对于特别危险的操作,尽量避免进行。
[图片0]
2、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
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从预防做起。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总是觉得凡事得过且过,于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作为工程的负责人,首先就要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还要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事故的发生,要调查清楚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对于相关的人员,要进行调查,并要他们负起相应的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人员,甚至要他们承担法律责任。只要这样,才能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要他们树立起集体意识,要使他们深切认识到,安全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与整个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完成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上至工程负责人,下至一般的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导致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1.人的安全意识是起主导作用的
如果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就会存在不安全的行为,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形成“我要安全”的局面,施工人员就会自觉地抵制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工作。
2.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工地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机械和设备存在的隐患及违章操作引起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各种故障是在所难免的,还有一些设备是因保养不善引发故障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加强施工现场设备安全管理,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拼设备。所以,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高设备完好率和按章操作。
[图片1]
3.公路施工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工作条件艰苦
山区公路的施工穿越崇山峻岭,施工场地大多处在山高坡陡的地方,无法找到较好的施工场地和作业面。工程旎工一方面受雷电、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当地群众的干扰,甚至无理滋事。
4.项目施工主体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一个质量和安全意识淡薄的施工主体是难以干出优质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是无法保障的。如果项目部安全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工地安全事故将不可避免。
5.工地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工程分包问题
工地安全管理必须正视普遍存在的工程分包问题(甚至有些工程层层分包),总承建商与分包商的关系及互相配合对工地安全极为重要,那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做法是工地安全管理上的最大缺陷。光依靠分包合同中的安全责任条款来约束分包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指望管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低下的现场作业队伍自身能够管理好施工安全。
3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表现在总包与分包之间、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方面不能很好的统一,造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的混乱。
第二、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使用民工数量较多,这些民工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般对安全施工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安全教育与培训力度,同时为了解决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这一严重问题,加强针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民工的安全教育不失为很好的办法。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而要做到安全生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一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经营管理需要,撤销或兼并安全管理机构,大幅度调整原来的机构人员,甚至出现了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这些严重削弱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企业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在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抢速度,只注重一时的利益,对现场工人的安全管理严重脱节。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等原因,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严重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这些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第五、轻安全、重效益的思想膨胀,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企业考虑较多的是生产、经营、利润等硬性指标,不能正确理解“安全就是效益”,不能正确对待“企业效益与安全生产”二者关系,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造成管理不严,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