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CSDPAL
  • 总算晓得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基于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反思的意义、熟悉反思的内容、遵循反思的原则 、掌握反思的方法,促进教学反思更有效地开展。 那么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数学教学技巧。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将“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改为“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更具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可改为“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能力”用词更准确,“提高学生的应用意思与创新能力”在这一节课中难以体现。

    2.对学生已有内容的反思

    由于“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上课后再来反思学生已有内容,有如下几点:

    根据原函数与反函数图象间关系作图象还不规范;指数式与对数式转换比较娴熟,指数函数的性质还记忆犹新。能动地使用计算器这一点课前未充分估计到。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

    [图片0]

    3.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设计环节的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整体上把握教材,将教材中的例1纳入下一课时,例2、例3与课后习题3编入成一个例题与两个变式练习,置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之后,使知识呈现一种精当的序列关系,然后按“情境引入――对比探究――变式应用――小结反馈”的程式展开教学。作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x的对称曲线,教学设计是安排在课前完成,学生暴露出了一些错误,但可能还不充分,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探索性问题或研究性学习课题,引导学生体会由函数图象探索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虽多花点时间,但暴露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中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1.对合作关系的反思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也暴露了不少思维过程的问题,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学生的作图到性质的探究与变式练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主动参与。如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学生一共想出了用计算器,转化为指数式比较,利用函数的图象,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等四种办法。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了计算器的方法与图象法引导学生回到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式的大小。特别是计算器的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转化到比较这两个数与1的大小,这一个片断评课教师认为比较精彩,笔者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1)教学中老师需要机智,而不是严格按备好的教案上课就行,这正是新手所企望的,这也正是这一片断的闪光之处;(2)知识、方法的归纳是教师带领学生归纳,还是让学生在实践后提炼,也值得教师精心设计,这一点授课老师已有了尝试与思考。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考虑是公开课,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考虑两个指数式的大小比较,授课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笔者自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失误,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机会,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总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结果,而应该让他们看看老师的思考过程等等。

    [图片1]

    2.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这一节课的课堂提问不是很多,基本上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稍加引导与点拨。但有一处是注入式的,即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函数y=ax与y=log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提出与启发,这里有改进的必要。正如苏格拉底名言“教育不是在灌输,而是在点燃”,这一处点燃显然不够。

    3.对时间结构的反思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与美育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完善认知结构”,但考虑课时限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遗憾。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过程,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3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遵循教学反思的原则

    1.及时性。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持续性。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3.实效性。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改进的实际效果。

    4.自主性。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上完课后不重新审视、分析,教师就很难提高自己。

    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成功之处。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2.反思失败之处。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反思教学疑难。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使之明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