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GEZYDK
  • 总算晓得数学的教学如何突破难点

    1数学的教学如何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地方,一般表现为超出学生已有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那么数学的教学如何突破难点的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数学教学技巧。

    一、难点突破需要慢处理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难点突破时更需要遵循和把握教学过程中“慢”的客观规律。此时的“慢”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表面上看似“慢”,实际可以生成和解决很多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尽快突破难点,过早地揭示结论,而忽略了学生的认识的浅层次。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概括性结论的过早揭示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因结论过早揭示而引发的尴尬,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慢”处理。由于学生探索和思考得不充分,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导致难点没有真正有效地突破。

    二、难点突破需要真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导演一出为了体验而“体验”的戏,其结果是学生并没有入戏,所提出的问题,更多学生的答案与预想设计大相径庭。缺少引导的学生,在答题的关注点上很难得到统一,导致了学生从回答角度让教师哭笑不得的尴尬局面。

    [图片0]

    为什么学生会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少真体验。现在更多的是体验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透过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不难发现:主体体验不足或缺乏主体体验仍是目前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过程、一种探究过程、一种体验过程。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多一些探究结论、发现问题的体验,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学习课标与教材

    从知识结构和对能力的需求分析该知识点的“难点”,从而制订教学计划与目标,换言之就是“吃透教材”。课标上对各知识点明确有:了解、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四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参考书更是具体。备课与教学时一定要把握自己对这要求的具体理解。

    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与数轴的画法”教学要求,课标很明确,是“了解”。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与分数,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绝对值不含字母)。那么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与目标时,一方面要注意切实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是必需的,切不应放过一个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及处理方法;但另一方面不要盲目补充例题,拔得太高,舍本逐末,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到吃力、困难、丧失信心。要知道这个“难点”可以在“式的运算、实数的绝对值”等效学中逐步加深,到那时,学生的认知结构比现在完善,接受会更快更准确,也就是说,这个“难点”是可以逐步分散的。

    [图片1]

    再如,“垂径定理公其逆定理”的教学,课标明确是“掌握”,那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是否直接将目标定在“掌握”呢?我认为开始的两节课还是定在“理解”,先弄明白垂径定理的来源。创设情境说明与其他基本概念与规律的内在联系(主要指圆的轴对称性)。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基本应用开始,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技能,达到“掌握”的层次要求。这不是消化“难点”吗?同时这样的教学对紧接着也是需要“掌握”的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主要是指圆的中心对称性、旋转不变性)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不也是分散“难点”吗?前慢后快,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依然可以达到。

    3突破 小学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抓住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量、折叠、剪拼几何图形,做一些立方体模型,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形成过程、特征和数量关系。如学生在用圆规画圆时,通过固定一点、确定不变距离、旋转一周等操作,对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特征和怎样画圆就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抓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我们都知道“利息”知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在教学“利息”时,让学生通过5000元存入银行,计算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体会到期后会取得多少利息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了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了数学的真实。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情感融为一体。如:学习“倍”的概念时,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教师首先拍2下,然后拍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