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就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第一,教学目标就是40分钟的课堂的航向标,想要保证40分钟的精和彩,就要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需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如果能有这一系列的思考与准备,那么这堂课绝对是完美的展现。
第二,备课,不是指为了检查而写上的一行行文字,而是切切实实的根据教学目标备教材,更主要的是备我们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的让他们发挥出“四基”中的两种能力,才能更好的创新学习掌握知识,比教师在课上讲一百遍来的效果更好。如五年级《包装的学问》的教学目标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母亲节给妈妈送礼物并亲自包装的情境,并结合生活中的包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美观、便于携带等)。
[图片0]
然后就如何节约包装纸展开讨论,鼓励学生首先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各种方案,再比较表面积来解决包装纸的问题。在比较表面积时,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计算;一种是通过观察图形特点。这正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又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性比较强,所以课堂效果也非常显著。
2处理好三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
[图片1]
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3提高小学的数学课堂质量
1.优化师生关系
优化师生关系,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努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生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的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一些后进生却漠不关心,要多关爱那些后进生,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老师要成为后进生的好朋友,与他们一起玩、一起学,主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2.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教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遥而不及,不再觉得数学,只有在数学课本中才有数学,教育要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教育必须不断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