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GEZYDK
  • 终于知道如何提高数学有效课堂

    1如何提高数学有效课堂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有效课堂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巧入“意”境,事半功倍

    每学一篇新课文都需要导入,导入课文所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不能小看了它,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散放的心收回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彩的导语,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开端和背景,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入的方法有许多,如故事导入、影视图像导入、音乐歌曲导入、悬念导入、解题导入等。如教学《开国大典》时,先放映一段开国大典中的精彩片断,学生很快直观地感受到开国大典场面的壮观,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境,以读代讲

    叶圣陶先生说“不忽略讨究”又“不忽略吟诵”,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和读的训练应融为一体,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要充分发挥读的功效,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作用,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所能奏效的,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针对学生特点,我提出了:①我是谁?我的伯父是谁?②在课文中找出伯父的话。③伯父的话是什么意思?问题有简有难,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个个争先发言。对于特难的问题教师不能任学生苦思冥想而应抓紧时间进行适当点拨。如:为了理解伯父与“我”谈笑时说的话,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情况,让学生联系现实来理解书中的句子。这样有启发的讲解,使学生较易解决难点。另外,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能举一反三,学有所悟,并大胆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图片0]

    三、重视“练”境,总结学法

    语文课的重点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上,“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训”的目的是为了会练,练好,离开指导“练”这个目的,“训”就毫无意义。教师应创造以“练”为主环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在训练过程中所用的学习方法,记忆并且会运用,以解决同类问题。如教《落花生》一课,利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抓住了文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同时随机教给学生“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三种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让学生应用方法找出主要内容之后,并能说出为什么。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同时也学到了方法。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好导演,学生们都能登上教学的大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一位教育专家说:“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去自由思考,多一点空间去自由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多一点。”专家的话告诫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谈一谈”“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这样的活动,对于同一个问题,多问几个不同的意见或想法。

    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去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愿意表达意见,说话讨论,交流看法,互相学习。即有利于学生的参与,真正让课堂教学活过来,让学生动起来,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图片1]

    语言的艺术性,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可以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快乐是教师的最高的技能”。因此,掌握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老师的语言艺术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要准确无误,不能让学生怀疑和误解。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幽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幽默,可使死板的课堂变得风趣,把教条的知识变得活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开动脑筋。最后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3有效提高 小学 数学课堂效率

    首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其次,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

    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