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实施素质教育不仅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势,而且有助于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的素质目标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
1、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实行改革,进行全员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使学额巩固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初中学生毕业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高中学生的毕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校园里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为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那些不能升学的学生学所有长,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图片0]
扩展资料:
1、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素质教育运行的保障机制,是指为素质教育运行提供必备的基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孤立的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全面发展教育或素质教育决不限于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强调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员,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第一,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素质教育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第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4、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5、素质教育要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如何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尊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课程,不要脱离和超越学生的人生经历,来进行空洞的说教或是价值引导。在选择对话主题的时候,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亲身经历。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每个学生生活的地方和位置不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不同,人生阅历也千差万别,因此作为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善于从学生的经验角度出发,因人而异采用合适的方法。尊重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和附和,而是让学生的智慧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展。
发现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有智慧的教师,很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优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洞察、剖析和发掘学生的经验,捕捉到非常具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学生要从多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进行多视角的分析。而不是只凭一点点事情就妄下结论,这样往往存在太多的偏见。
[图片1]
善于提问。在教育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能提问便说明学生有所发现。教育并非一味地灌输和储存,学生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道回音壁。只有通过学生的回音和反馈,才能说明教育艺术的优劣。好的教育活动,总会有非常响亮的回音。
让学生主动参与。如果学生总是静静地任人揉捏和摆布,让他怎样就怎样,这样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发现的甘甜。让他们主动地去表现自我,那样才能全身心地参与。
注重对话和交流的能力培养。这样能使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各自的成长。在对话和交往中,学生们分享知识和经验,开阔自己的心胸和眼界,生活空间也得到扩展,而且变得丰富多彩。
4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每个学校至少应配1~2名心理咨询教师,有的放矢、 长期跟踪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这些教师应当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 并受过一定的专门培训。切不可把那些连基本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都难于胜任的“闲人” 派作此项工作。并且,要舍得投资,用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培训应课程化,要学习心理 咨询理论与技巧、心理辅导概论、心理卫生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等专门课程。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 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 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 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 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 发。
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中学 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体育锻炼改 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