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终于理解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

    1浅谈如何提高 小学 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就来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吧?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图片0]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效率

    运用和谐的数学环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和思考来获得。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精神压力,处于一个自由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并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使问题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解决。

    例如,在学习“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方式:“同学们,今天是森林动物运动会,狮子大王邀请我们去观看,让我们一起看看谁跑得最快吧。”把学生立刻带到了学习情境中,并激发来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让他们看教材中的问题和所配的插图,看看谁在比赛中跑得最快,并说出他们的看法。学生非常积极地进行了分析,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这节课充分展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图片1]

    运用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知识,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数学理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运用的是直观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我根据班级中举办的日常活动评比“小百灵评比”活动,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共获得了多少个小红花,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对教师创设的这个探究任务非常感兴趣,他们非常迫切地想用学到的内容算出自己得到的小红花和数出来的数是否一样。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积极性都非常高,情绪高涨,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积极地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创设时,一定要和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他们参与数学互动的热情。

    3培养学学生的求异思维

    1.训练求异思维的开端――一题多说

    数学知识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能强调一题多说,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获得103枚奖牌,中国获得63枚奖牌,美国比中国多获几枚奖牌?

    A.中国比美国少获几枚奖牌?

    B.中国与美国相差几枚奖牌?

    C.美国如果少获几枚奖牌就与中国一样?

    D.中国如果再获几枚奖牌就与美国一样?

    这样的训练,不仅开拓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而且达到了促进知识间转化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奠定了基础。

    2.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也要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案例四: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不是急着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有几个月等等,而是在介绍年月日相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当设置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时,学生纷纷利用原有的知识罗列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

    ×7+30×4+28(平年) 或31×7+30×4+29 (闰年)。

    +91+92×2(平年) 或91×2+92×2(闰年)。

    ×12-4-3(平年) 或30×12+7-1(闰年)。

    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自导自演(自编自练)

    自编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的理念。坚持训练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自编习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