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实验证明,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开展讨论,活跃课堂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在一堂课开始可以用一些导入语或故事来引导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据分析,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度不会很持久,有的学生只能维持十来分钟,之后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的初始阶段,都可以通过谜语、故事等儿童容易接受并且喜闻乐见的讨论形式,真正做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比如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的时间比英国时间早8个小时。有一天,一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打电话给英国的猴子朋友,大熊猫告诉猴子说现在是早上6点,他在看日出,很漂亮。猴子生气地说大熊猫骗人,说现在是黑夜,没有太阳只有星星。那么同学们,我想问一下熊猫在中国的时间是早上6点,那么英国现在是几点呢?这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方式以及讨论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又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去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创设多个问题情境,使课堂活跃。而提出的问题或故事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或发生在学生身边,更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图片0]
二、巧用媒体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小学生在生活或是学习中是比较容易受到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的吸引和感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结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配乐教学、实物教学、幻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声文俱备,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基础知识的教学
第一,全面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每一章每一单元,都从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到综合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高考试题注意考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在总复习中,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定理、性质等,再加强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通过解题,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再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第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化。高考试题包括许多小题,都是若干知识的综合,甚至是跨章节、跨单元、跨科目的综合。在总复习中,必须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意知识的综合化,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多做一些综合性的习题,使知识前呼后应,互相渗透,提高处理综合题的能力。
教育学生善于分析题,会分析综合题,不要害怕综合题。难题是由容易题综合而成的,复杂题是由简单的小题综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图片1]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的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的。学生的能力要通过知识的掌握而形成和发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必须要以能力为前提,已形成的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速度。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3教学后及时巩固
教师在教学后觉得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在教学后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分组游戏和动手实践两个部分。
1.分组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分组做游戏,如果能成功地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那么课堂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讲授“数的分解”时,可以讲授一种分解方法,其他的则由不同小组的学生讨论出来,比一比哪组找得又快又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充分激发,为了赢得第一名争先讨论,如果回答正确他们的自信心又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时教学目标也很轻松地完成了。
2.动手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小学数学恰恰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自己拿出身边的物体实践,例如比较同一面积的球和正方体哪个体积更大;教师也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例如拿一个正方体,师生共同探讨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才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得到的知识就会更加印象深刻,这远比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