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终于清楚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只要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责备,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为学生的学习着想,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一定会改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完“二次根式”一章进行复习总结课时,我就是主要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首先我提前安排学生分组收集各种有关“二次根式”这一章在学习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并分类归纳好准备待用。在上课时先给出3分钟,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讨论安排应战顺序。游戏开始,各组轮流派出本组的“挑战者”把自己认为容易出错的错题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抢答。抢答时间为一分钟,如果一分钟之内没人能正确地指出题中的错误,则由“挑战者”自己指出并讲解,昀终“挑战者”获得加分;如果一分钟内是被其他应战组的同学正确指出了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则应战组获得加分。昀后以得分昀高的一组为获胜组给予表扬,并对其他组的同学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就这样“二次根式”这一章中易错点展露无遗,这样一节课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归纳总结的讲述效果好很多。

    二、营造主动参与的和谐气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

    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进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

    例如,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炼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有叙述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要对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扶他们一把,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的兴趣,使他们不断主动参与,不断体验成功。

    [图片0]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一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教学内容逐句、逐段地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就例题的阅读,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完成审清题意,进而确定昀佳的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阅读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不足和疏漏,从而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层次,克服盲目性

    1.化枯燥为有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到无味,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历史美:每一个重要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在数学中不断培养学习的新动机,克服盲目性,将书本知识加以研究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2.动之以情要热爱学生

    爱心是开启良知的钥匙,失去爱心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教师只有倾注自己的爱心,在教学中热爱自己的学生,用一份真诚的心、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感到老师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真正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纽带,灵活处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切忌“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这样通过不懈努力,学生才会感到充满希望,我们的教育才会枝繁叶茂。

    [图片1]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讲“方法”联系“思想”,以“思想”指导“方法”,两者相得益彰

    数学思想和方法本来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因而,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情景问题,如在讲乘方意义时,可让学生讨论:“在一张画着64个方格的纸上,在第一格里放1粒米,在第二格里放2粒米,在第三格里放4粒米,在第四格里放8粒米,……这样下去,每一小格的粒数是前一格的平方,问摆满这些方格要多少粒米”?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出“国际象棋发明者印度达依尔”的故事,学生根本不会想到有教师说的那样多,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了兴趣,领会了思想,掌握了方法。

    3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1)反思本题的解题思想,并总结推广到一般的情形。让学生反思例题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解题思想是什么?

    (2)反思本题的关键点。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当然司能因人而异。通过反思,发现各人在解题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知识性的,还是能力性的,如何在这些地方进行加强。

    (3)反思本题的易错点。要让学生反思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的解题中将如何避免。

    (4)反思解题中的方法与步骤。很多典型的例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一题多解,有时候并没有让学生掌握某一种方法对解决同一类更有作用。反思不同的解法,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他们的思维南单向性向发散性转变,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解题步骤,仍然是我们要注意反思的对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他们把解题过程有条理又严密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数学素质的体现。

    (5)对于典型例题进行变化和研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题和反思,学生已经对例题的条件结论及相关的联系十分清楚,因此,对例题的变化省去了学生审题时问,这便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进一步的深化。变化包括浅层次和深层次:浅层次的变化可以使简单的数量变化,背景的变化,很少涉及关系式的变化。深层次的变化可以是条件的变化,是条件变得更加隐蔽,变化结论,使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而结构关系就更加复杂,变化的深浅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训练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掌握这一个问题,而且掌握这一类的问题,并升华其思想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