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的相关内容。
幼儿科学的“目标”是在培养探究技能与态度中,开启知识的大门。虽然认知、情意、技能对幼儿科学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喜欢求知探究与能求知探究是科学知识获得的基础,具有能力与态度就开启了科学知识的大门。
幼儿科学的“方法”就是手动、心动、人动、他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心灵也跟着行动思考,并且与周遭人群互动,以及万事万物都配合探究行动(即提供相关资源与材料)等,是幼儿科学的不二法门。
[图片0]
科学概念的理解非一蹴可几,须累积多个活动,在不断地探究、表征、搭构鹰架中,尤其是回溯鹰架、情境运用鹰架,日渐扩展近侧发展区,而达理解境界。所以通常一个概念要经过好几个活动,幼儿的理解才能稳固。
2怎么科学教育孩子
首先,皮亚杰与其他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是建构知识的个体,在与环境互动中可以建构相关知识,也能向科学家一样,运用观察、推论、验证等科学方法。
有“小小科学家”之称,但是可惜的是,其思考常有所限制,常从直觉中建构出似是而非所谓的“迷思概念”(周淑惠,2003)。例如有关“地球是圆的”概念。
当老师告诉他地球就像球一样是圆球体的形状,我们的小小科学家百思不解,明明每日看到的都是平坦的地面,何来圆球体?
于是在“努力”思考下,他终于自行建构出我们住在地球的“剖面”上的概念。一言以蔽之,幼儿是具有迷思概念的小小科学家!
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存于大自然与日常生活周遭,幼儿每日均可感受与体验,例如放风筝时感受风在脸颊吹拂着,以及它对风筝的作用力。
3如何正确的教育小孩
停止对孩子唠叨,谁都不喜欢一句话反反复复听个不停,唠叨让人很烦。与其唠叨还不如对孩子发简单明了的指令,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不要总是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听话,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子女比较,自然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更加和你对着干。
孩子不听话惹怒了父母时,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再处理孩子的问题,对孩子大声吼叫不是一个好方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是有自我的意识,他们也需要有私人的空间。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就有权侵犯他们的隐私。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物品。
学会让孩子选择。比如孩子总是玩手机而不写作业,你可以让他选择要么现在写作业,以后有玩手机的机会。要么今天不写作业但手机没收,以后都没有玩的。
[图片1]
家长要求孩子如何做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都做不到,孩子也不会去做。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的父母。比如不让孩子玩网游,自己成天玩。希望孩子不乱扔垃圾,自己却随地扔垃圾。
4怎样科学教育孩子
从小就要教育引导孩子尊敬父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学习的社会关系,形成的模式将决定孩子与其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方式,所以引导孩子尊敬父母将使孩子受用终身。
当孩子第一次顶撞父母时,要及时引导,不能纵容,更不能当作儿戏,否则以后和孩子发生冲突,就很难取胜,让孩子养成无礼的习气,埋下隐患。
在孩子无理取闹时,不要妥协,更不能用食品或玩具去哄孩子,不然会滋长孩子的坏习气,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或受到很快委屈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的困惑或烦恼,共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多鼓励孩子,不要只顾着批评和斥责,让孩子增加自信;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孩子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让孩子倍感压力和郁闷。
父母分工合作,在养育孩子中分别起到自己应该完成的角色和义务,在理想化和镜映上,给孩子的自体发育提供充分的营养,培养好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