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总算明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小学 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境界,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数学教师角色要换位

    数学教师以“组织者”代替“传授者”:无论是课堂上进行落实知识点传授,还是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教师不再是解题方法的传授者,应该是发现解题方法的组织者,即组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式去发现知识及方法的形成;数学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代替师长的身份: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长辈,不再是板着面孔呵斥学生的传教士,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每一位去实现学习的目标,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达到乐学的目的。数学教师以“学习者”代替“知识的拥有者”: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是学习者,因为新教材给予老师许多自主的空间。学生即是教师的受业对象,同时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因此教师主动将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尽可能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这样就可多学习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多领会一些学生的心态变化。

    二、数学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图片0]


    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师应寻找可行的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走向自主

    新课程要求建立开放的、灵活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采取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式学习,把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在自主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为中心。“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努力实现探索,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能动地建构数学的认知结构,把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图片1]



    二、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叶圣陶提倡预习,因为“预习是自行了解的重要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借助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独立理解与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旧知,给新知学习做好准备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自主学习,是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另外,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

    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自学开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不教,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则启发诱导,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又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预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由课堂上的“狼吞虎咽”转变成课前的“细嚼慢咽”,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索取”,形成主体意识,学会自学。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提倡预习,因为“预习是自行了解的重要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借助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独立理解与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旧知,给新知学习做好准备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自主学习,是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另外,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自学开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不教,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则启发诱导,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也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预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由课堂上的“狼吞虎咽”转变成课前的“细嚼慢咽”,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索取”,形成主体意识,学会自学。

    当然,为了达到预习目标,教师需明确预习要求,不能泛泛而谈,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有效预习,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如教学“数轴”时,教师可提供导学案,明确预习要求。(1)整理有关的概念:①数轴的概念;②数轴的内涵:数轴是一条______;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 ;③如何画数轴。(2)例题研究;(3)试着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4)我的疑惑是:______。通过导学案,明确“预习提纲”的要求:整理数学概念、定理或公式等,尝试分析概念或定理中的关键词;分析例题,研究解题的关键步骤或容易出错的步骤;仿照课本例题,做一些随堂练习;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疑惑。在最初的一两个星期,教师可带领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之后可指导学生模仿教师,自主完成“预习提纲”。数学教师对这些“预习提纲”加以研读,指出问题,完善提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预习提纲,如此不断训练,可帮助学生把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