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总算知道怎样避免心理不健康

    1 怎样避免心理不健康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要有保健意识,从根源上斩断不健康心理发生的可能因素,保障人的身心健康。


    [图片0]

    从遗传角度考虑:在心理疾病中,遗传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家庭成员中父母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郁症等疾病,孩子的教育就要引起重视,健康的父母一方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减少孩子的发病机率;

    从生化角度考虑:如果人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失常,可能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原因,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代谢异常,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愉悦;

    从机体损伤的角度考虑:机体损伤如脑外伤可以引起心理变态,所以我们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避免机体损伤和重大疾病发生。

    从心理学原因考虑

    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会导致心理变态,所以我们要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解决内部的人格冲突,让自己更与环境的关系更舒适、协调;

    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的,心理变态的表现是指学习到的异常行为,所以我们要注意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培养正确的学习和习惯表现,家长不要给孩子不良刺激,如孩子在学习时唠叨、吃饭时控制和干预等,会导致孩子厌学和厌食;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在生活中遭受挫折,使内在的潜能不能很好实现发挥,人就会产生自我防御和失调现象,产生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所以家长要肯定和尊重、接纳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自我价值,人格正常发展;

    从社会文化因素考虑

    从文化因素角度考虑: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心理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要重视文化因素对心理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注意及时排队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层次水平;

    从社会文化关系的角度考虑:社会文化关系包括阶级、民族、宗教信仰、职业、道德、两性关系等,如果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的强度大、时间长,就可能导致人发生心理疾病,注意生活事件发生后的干预和帮助,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2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树立信心

    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觉得自己得了病人反而没病。当觉得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的时候就说明还是初期阶段,病情并不严重而且很可能是因为其他方面短期的焦虑造成的,要树立能够成功解决问题的信心。

    调节好作息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是因为近期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的原因怀疑是怎么精神方面出了问题。

    多进行体育活动

    运动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也会让心理变得更健康,外形气质也随之变得更加阳光,精气神都变得健康也就不会在自己怀疑自己了,即使有真的心理问题也会大为改善的。


    [图片1]

    多进行社交活动

    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患者内向不善于和外界交往导致的,久而久之人就变得孤僻、抑郁,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要抛弃自卑、慵懒的心态,走出去多和同龄的小伙伴们接触、交流。

    自我感觉情况严重的话要及时就医

    国人对于心理医生这个职业有偏见,对去看心理医生更是讳莫如深。其实在国外看心理医生是非常正常的,并不是有心理疾病才去看心理医生,在自我感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3心理不健康怎么恢复

    保持一个良好的性情是很重要的。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要有保持心理健康,那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恢复心理健康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呢?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表达;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