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职业素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一 、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不但应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应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培养起学生追求理想的激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图片0]
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应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兢兢业业、热爱平凡而又艰苦的教书育人工作。热爱学生,首先要相信和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体会他们的兴趣和疾苦。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教师,随时质疑问难,不断进步。热爱学生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 ”,唯有从严要求,学生才能勤奋学习,养成好的学风,也只有从思想、道德和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个好教师绝不能单纯的传播知识,而且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有强烈的事业心、诲人不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胸怀宽阔,公正廉洁,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做到在业务上把学生培养成才,在人生道路上把学生引向正道。
二 、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必项“闻道先学”,学有专长。古人曰“师不高弟子拙”,“教不懂师之过”。实践证明,教师所教的知识的必须大大超过学生学的,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就一必须有“一桶水”和“一条流动的河” 的储备。那些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教师每堂课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教益。相反,有的教师,他们尽管认真背课 、讲课,但效果不好。其原因除教学方法不妥外,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知识浅薄。
三 、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
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不等于一定能把教学工作搞好。要把教学搞好,还必须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采用教育技巧去激发学生的求智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得最佳教育效果。有的教师语言精炼、生动 、幽默风趣 ,逻辑性强,就能吸引学生全神贯在、久听不厌,不仅使学生接受了知识,而且受到美的感染。相反,如果教师讲课罗里啰嗦、拖泥带水,学生越听越糊涂,就使人厌倦或讲解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使人听了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老师纵有渊博知识,讲解也费了很大力气 ,但是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观念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努力实施全面的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才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
三、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作为一名老师要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并且知识面要比教学大纲宽的多,还有知晓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知识,做到博学多才,不仅要知道怎样教学和教学的方法,还要会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教学。
[图片1]
较强的教学能力,它包括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学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传播信息的,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准、清晰,具有科学性、形象性、生动活泼等;还要有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创新,对课堂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对科学的研究能力。
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有执着的事业心,孩子时常会出问题,老师要有耐心进行引导,保持一颗执着的心。
要有良好的形象,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要求自己,自己的某行为、某一句话都会被孩子来模仿,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其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示范者的角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范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朋友的身份。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快乐与幸福。
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比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和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反思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