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1.认真倾听顾客的语言和声音。
没有倾听,就无法模仿。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牢牢地捕捉到顾客的语言与声音中那些微妙的奇特之处,模仿起来才更加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2.必要的时候,把自己当成演员。
既然是模仿,当然要争取惟妙惟肖。不妨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演员,模仿的过程就是一个演戏的过程,这样你就会觉得自然、轻松多了。
[图片0]
3.尽努力去赢取共鸣。
模仿的效果如何,可以靠共鸣去检验。当你的声音与别人的声音发生共鸣的时候,你们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气场,让彼此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high(高涨)起来。
如果你参加过合唱团,相信这样的感觉你不会陌生;如果你没有参加过合唱团,那么至少上小学的时候你曾经和全班同学一起高声朗读过课文,回忆一下那时的感觉,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作“共鸣”。
4.七十分万岁。
还是那句话,你做不到,也没有必要那样做。只要你能挑出顾客语言和声音中一两个明显的特征,模仿个六七成就可以。
实际上,说出来恐怕会让你感到意外: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其擅长语言和声音的迎合,只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下意识的行为罢了。
打个比方,你手里拿着一个皮球,蹲下身来准备逗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玩。这个时候,你肯定不会直接跟他说:“走,咱们玩球去!”而会这样对他说:“宝贝,你看叔叔手里的这个球球圆圆的多可爱 啊!咱们一起去玩球球好不好?”
同理,假设你端着一个Wad正玩得高兴,走过来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用颤颤巍巍的声调问你:“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啊?”
这时,你肯定不会直接对她说:“这是Wad,苹果公司新款的平板电脑!”而会这样对她说:“这个东西是电脑,只不过和一般的电脑不一样,它是平板的,而且用手指触屏就能操作!”
你看,在这两个案例中,你分别迎合了儿童(用一种“婴儿腔”的说话方式)与老年人(用一种耐心、细致的说话方式!的语言,以便更好地达到沟通的效果,拉近彼此之间的,b理距离。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罢了。不过,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大量的训练把这些“无意识的偶发事件”变成“有意识的必然事件”,这就是“业余”和“专 业”的区别。
说到具体的训练方法,选择莫过于打电话了。
道理很简单,只有打电话是纯粹依靠声音进行的沟通方式。在电话中,一切声音以外的干扰都不存在,更有利于你集中精力,尽力磨炼所有与声音有关的技巧。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不轻易浪费每一个打电话的机会,用不了多久你一定会成为个中高手。
小结: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声音是属性的符号。搞不定这两样东西,你的生意就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