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心理学发现,人的七种情绪中,愤怒情绪对人的损害最大,很多犯罪的原因都是由于无法抑制住愤怒,才会导致人间惨剧的发生,据医学发现,愤怒情绪触发脑溢血、高血压、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如何管理愤怒情绪,让愤怒情绪平和下来,心理学家建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图片0]
1、承认自己愤怒情绪,察觉自己的发怒因素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愤怒情绪,心理学曾发现,对于愤怒情绪,无论是爆发式还是压抑的方式对人的身体都存在很大伤害。每个人的发怒其实都会有导火索,所以在导火索发生前,我们就可以对愤怒情绪进行管理。心理学曾经发现,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周围的事件都是我们愤怒情绪导火索,所以要想让我们减少发怒,平时就需要营造积极轻松的氛围,并学会合理的化解它,比如家里已经损坏的电器,早点进行更换或者维修都能帮助我们减少愤怒导火索。
2、与自己对话,调整自己的愤怒信念
我们都知道,情绪是我们内心思想的写照,情绪并没有对错,换个方式思考,往往能让我们减少动怒,最近有个报道说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急的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这其实就是由于没有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心急火燎。如果我们懂得孩子的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最重要是让孩子建立起这种自律的方式,或许就会化解我们内心的愤怒情绪。
心理治疗师曾经用内心语言去剖析我们愤怒信念,比如我们认为通过发怒是获得我想要的尊重或者尊严,但是我们还可以换取一种方式思考,如果我们的愤怒可以让别人引起重视,但他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通过修改我们内在愤怒分析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没有意义的愤怒情绪中去。
3、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倾听他人观点
我们通常发怒其实是源于有时自己偏执想法,如果我们懂得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宽容看待对方,从而减少愤怒的情绪,就拿迟到来说,通常我们会对迟到的人感到愤怒,认为他们不遵守时间规定,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或许对方是有事延迟或者是路上堵车,这样我们的情绪就能够有效缓和。
有时愤怒情绪是我们一厢情愿,如果我们可以给对方时间,让他也表达观点,或许我们拥有新的视角看待对方,重新获得事情的认知。
4、缓一缓,考虑一晚再行动
对于你身边亲密的人,建议我们有愤怒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有相关行动,而是等待一个晚上,或许很多事情比你想象中好很多。很多时候愤怒情绪对我们的决策往往是百害而无一利,在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决策往往更为盲目。
[图片1]
5、关注当时的行为,而勿进行人身攻击升级
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本身只是一件小事,但是由于在吵架中逐步升级,而上升到人身攻击,从而更加激发对方的情绪,从而使得愤怒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学建议,针对我们的愤怒情绪,最好是就事论事,弄清楚事情的原委I,而不是进行人身指责与攻击,一旦进行人身攻击,往往愤怒的情绪会更为失控。
6、学会放手,放眼向前
如果某个人用愤怒情绪激怒了你,而你用愤怒回敬了他,你们关系可以彼此重新修复,但你生活中遇到一些人一而再激怒你,不如早点彻底远离此人,能让你保持更好平和情绪。这个正如古话所说,惹不起,还不如躲。
2五大心理疗法能压制你的愤怒
人的情绪就好像天气一般,总是再不断的变化,或许上午的时候比较开心,下午的时候情绪就会变得很愤怒。但是愤怒这种情绪不应该出现在职场或者是其他公共场合,这时候心理健康专家建议,人们应该学会一些心理疗法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1、意识制怒法:
是以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使愤怒情绪难以发生或降低强度。以自己的内部语言为媒介,如在发怒时心中反复默念“别生气”“不该发火”等等。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转移法:
当发怒时,有意识的听听音乐,逗逗孩子玩等,这是积极的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点的制怒方法。
3、升华法:
把怒气化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力量。司马迁说:“文王拘而做《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怒之所为也”。就是升华的典型例证。
4、躲避法:
在生活中遇到怒的刺激时,就尽量避开,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
5、主动释放法:
把脑中的不平和愤怒向认为适合的人全盘托出,平时与人相处不可能不产生意见、隔阂,经常交换意见,把话说清楚,也是平怒和增强团结的方法。
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会有愤怒的情绪,因此,适当的发泄自己不良情绪是必须的。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别人做的很过分时,适当的愤怒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要随便乱发脾气。真正能够隐藏自己脾气秉性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3愤怒是心理焦虑的表现吗
每个人遇到事情都会有过情绪激动的时候,不管是性格再好脾气再好的人,也有无法容忍某个人某件事的时候。当愿望不能达成或目的不能达到的时候,人的行为遇到挫折时引发的一种紧张而不高兴的情绪被称之为愤怒。
一般来说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焦虑,它是一种复合型的不良情绪,由内心的恐惧不安引发,然后经由一些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如:心悸、呼吸加快、口干、胸闷、紧张、担忧、出冷汗、失眠、多梦、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等。内心的不良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耐性,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喜欢的人时就会表现出脾气暴躁,从而引发控制不住的愤怒。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愤怒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理专家认为,人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内心的不满,可以是对某件事的不满,也可以是对某个人的不满,一般来讲是一种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愤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人而异,脾气的大小不同,愤怒点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很容易就被激怒,而且从来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控制不住情绪,有些人很难得发一起脾气以至于一旦爆发会有很大的威慑力。
但是,不管是多大程度的愤怒,都是因为外界的事物感染了内心的不安,而所做的行为想要维护和掩饰内心的不安所引发的愤怒,这样看来,内心的紧张很容易使人感到愤怒,如果经常这样便会引发情绪焦虑。可以说,愤怒只是短期的坏情绪,如果频繁发生肯定会导致心理焦虑,所有一旦有了愤怒情绪一定要及时排除掉。
4心中有怒火该如何压制住
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现。从中医的角度考虑,情绪的变化是会影响你身体健康的。如果你心中经常有怒火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压制了。今天,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压制心中怒火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新奥尔良奥切斯勒医疗中心(OchsnerMedicalCenter)提供的资料中说,人在遇到气愤的事时,7~10秒的时间里,心跳会加速——心跳加快是最重要的表现,也是影响其他反应的重要因素,呼吸频率也会加快,血液会大量地流向肌肉,血压上升,身体也开始紧张……然后我们就会开始发火——这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使自己平静呢?
心理学家找到了几个战术来应对怒火,当然,它未必立刻生效,但如果我们多使用这些方法来处理矛盾,或者试着用这些方法与人交往,当我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冲突时,这些平时的训练就可能发挥奇效。
战术一,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也就是要控制那些不理性思维,它会导致我们头脑中的映像模糊,使我们丧失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也更容易对他人发火。常见的误区包括,因一个负面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正面因素;“超概括性”,就是以一个人的特点来概括一群人,将矛盾扩大化;主观,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衡量其他人的行为,比如某同事迟到了,认为他肯定是什么原因,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戏剧模式化”,不管实情如何,自己认定某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像编剧一样导演生活;贴标签,预先给某人某事贴上一个标签,对它的判断局限在这个前提下。
战术二,耐心倾听。完全投入地倾听他人,包括你的身体表现,跟着对方说话的节奏,这能帮助你找到你们之间的分歧所在。耐性的倾听是为了掌握正确的信息,比如,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对方却迟到了很久,如果你一见他就愤怒地指责对方,争吵很可能就此爆发。如果先给他个解释的机会,也许结果会不同。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也许他一路上遇到了特殊情况,也是心急如焚呢。
战术三,艺术地批评。给对方建设性的意见,要求现实、准确,而不是给他“上一课”。就事论事,不跑题,不要给对方下结论,要知道,任何人都不希望别人对他说“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货色,没救了”。强硬的建议通常会伤害别人,使他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建立对话,受挫的对方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而无辜的你还一直以为你对人家好,人家该心存感激。
战术四,建立非对立关系。避免当面冲突,可以等双方都冷静后再次尝试交流。
以上这些压制方法,对于管理心中怒火来说,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保持心理健康,注意心态的调整,这样对于你的养生保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让你拥有健康身体,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