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图片0]
情感疏导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培养来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活动的动机之一,也是组织和协调教育教学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保持群体和谐稳定的纽带,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是和家长多联系,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地多关心、多鼓励孩子。二是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爱好,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特长,如让他们在黑板报或运动会上“多露一手”,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其自信心。
自我提示
就是通过学生自我提示,客观认识自己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要求其写日记或周记,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做一番小结。通过此法化解自己心中的烦躁、郁闷和担忧。另外,要求其写出自己喜欢的座右铭、警示语贴在课桌上或家里,使其在学习时经常能看到,从而提示自己鼓舞斗志,以增强自己对心理问题的免疫能力。
2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
第一,家庭方面。一是要形成优良的家风。培养孩子正直、诚实、友爱、善良、宽厚等品格,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二是不能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要真正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进而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使孩子健康成长。三是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在孩子学习成绩有所波动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打击和责骂。
第二,学校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专业的教师任教,并办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二是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学会疏导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希望能帮到您
3如何锻炼心理素质
相信自己——我能行
做事时,不要总想着做不好、失败了怎么办?你自己就认为做不好了,那怎么能够成功呢?因此,我们要学会相信自己,心里给自己打气,我能行,我可以做到,慢慢地心理素质就提高了。
摒弃自卑,学会自信
有些人,因为生活的经历变得很自卑,觉得身边的人都高高在上,自己却很笨,很渺小,什么也不会,害怕和人接触,久而久之心理素质就会变得很差,经不起一点事,所以,一定要抛弃自卑,要知道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你没有比别人差多少,活在这个世上,就会有一定的价值存在。学着自信,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将这一优势放大,得到身边人甚至更多人的认可,你的内心将会越来却强大,活出漂亮、潇洒、自在与自信。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使人进步,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些优秀励志的著作或者其它种类的书籍,提升自身的内涵底蕴,只有底气足了,心理素质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所提高。
4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
自卑
绝大多数人都存在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受到嘲笑时,自卑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时会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堕落。怎么去克服这种自卑心理呢,首先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总结自己的优点。其次克服内向孤僻性格刻意去做一些自己从前没勇气做的事来历练自己。再次要直面自己曾今的失败,当你积极去面对时心里自然会开朗起来。
恐惧社交
很多人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首先要明确自己怕什么,更多的人其实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怕什么,要知道普通的社交是很安全的,没什么好怕的。
更多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害羞,一手话就语无伦次,脸红心跳不止,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直白的说就是活得太自我,其实别人都就得很正常,自己偏偏要小心翼翼,恐惧社交的人更应该寻找机会多锻炼,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然就会克服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