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CSDPAL
  • 总算找到青少年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1青少年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青春期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的孩子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的纠正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青少年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以下是青少年做到心理健康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图片0]

    多与同龄人交流

    年轻人在一起往往会有所交流,而且交流起来也会很顺畅,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在关注孩子心理的同时,尽量多创造一些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比如亲戚朋友家里的兄弟姐妹。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没有树立一种特别完善的人生观,特别是得失观还没有完全健全,总是患得患失,而一点失去了某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就会心里想不开。

    遇事不要憋在心里

    有很多内向的青少年,遇到困难,或者是一些想不开的事情,总是憋在心里,不去与人沟通,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他们更加压抑,而这种压抑变得久了,就会形成心理问题。

    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反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3如何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对于情感体验会出现朦胧的意念。很多初中生不好好学习就谈恋爱了,对于他们在这个年纪的时候,经常和老师常常沟通,贴出学校明令禁止恋爱的想法,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常常思想幼稚,甚至有些过激的行为,合理的安抚他们的情绪。

    青少年在青春期接受不了过于严厉的批评。对于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态度,平时比较乖巧的孩子犯了错误,可以批评,但是不能打骂,容易造成心里上的不安全感;特别淘气的娃娃可以采取批评教育,他们不会把很多事情都放在心上,学会引导专注注意力的学习才是关键。

    青少年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疑心病。在心里不成熟的阶段,一些青少年表现为怀疑同伴对自己的不真诚,甚至认为爸爸妈妈不怎么爱护他,存在着一些离奇的想法。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要经常和他们多多交流,用真诚去感化他们的心灵,随时关注在学校和同学之间交流的状况,给予适当的安慰,不能坐视不管,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养成一种以宽容心态去看待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学校要适当的开展心里讲座,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心态,快乐开心的成长。

    4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该注意哪些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米悦心理专家讲他们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