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会计基本概念: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职能的一种管理工作活动,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2.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1、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
[图片0]
2、管理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
3、管理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地位与财务会计并立。
4、管理会计的特点:①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②面向经营管理的未来; ③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④兼顾企业经营的整体和局部。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①、服务对象不同②、核算主体不同③、核算原则不要求不同 ⑨、核算成本不同 ⑽、核算时间不同 ⑾观念取向不同 ⑿核算效力不同
6、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联系:一、起源相同二、目标相同三、基本信息同源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成本性态又叫成本习性,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8、变动成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2、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2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l、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科学的责任目标必须满足的原则:责任目标的可行性;责任目标的明确性;责任目标的可控性;责任目标的激励性;责任目标的整体最优性。
2、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其总体原则要求是全面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要求,达到责任明确,奖勤罚懒。
3、建立责任会计账薄,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为了反映和核算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差异,以及生产费用差异和产品成本差异,应分别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和“产品成本差异”等进行归纳。而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
4、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总部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
3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广泛吸收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的会计。
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时期,会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核算,而无暇从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论上的误导,人们也不去研讨有关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在,人们获取会计信息逐步;中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制约、指导作用有所淡化,这就使进一步改革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和加深了会计的信息源,这就为利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型创造了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所谓管理一般是指确定目标、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实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其中决策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实施更便于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更能够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控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控制的标准概言之是合法、合规、有效,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实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4管理成本的内容
1、责任成本。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既要通过其所取得的收入来反映,也要通过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考核。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经营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但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依据成本总额,而应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来进行。因为只有依 据各自能够控制的成本进行的评价才是恰当的,所以,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2、决策成本。它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都需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可行的或者最优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在对不同方案进行财务比较、选择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决策阶段,会计人员应当提供科学的机会成本,为管理当局决策服务。
3、控制成本。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