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常考文言文的答题技巧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
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
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
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图片0]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2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图片1]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3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分析综合包括: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鉴赏评价包括两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级。
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人物言行主张或品德形象等)的一组。
二是考查对总体文意的叙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的判断能力。
三是用主观题形式考查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
综合前边的分析,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4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方法
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