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了自信,勇敢,坚强等等。而自信的培养不可要等宝宝大了才去重视,应该从小时候方方面面注重。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如何树立自信心的相关内容。
成功的体验与挫折的经历同行。拼搏往往与磨难结合,困境中尤其能体现出一个人顽强拼搏的一面。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当然不是要孩子一味接受挫折教育,这样会导致孩子“斜视”世界,对一切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难时。作为父母,用不着沮丧,用不着埋怨,只要对孩子说:“跌倒了,爬起来!”你就赢了,就知道什么叫“胜利”了。
你的孩子就会从苦难中奋起。我们既要让孩子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也要结合所遇的挫折与困难进行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耐挫力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仔细品尝挫折带来的人生感悟,并且抬起头,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没有成功。我相信,我能行!”让孩子深刻体会到“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的滋味。
[图片0]
善于激发孩子的志气和理想。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确定明确的、可行的目标。目标明确,就像一颗明亮的航行灯,给孩子的行动指引清晰的方向。目标可行,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有了明确目标去拼搏。其次,在孩子前进的路上,父母善于用语言、体态、行动一次次鼓励孩子的追求目标的志气,为孩子的顽强拼搏提供动力。
2孩子怎样树立自信心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自信心较强的幼儿大多家庭关系融洽,父母对他们很关心,对他们的爱好、提问,甚至对他们的朋友均很感兴趣。他们的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受到同样的重视。父母能信任和理解孩子,对孩子有明确的行为要求,从不随便打骂孩子,教育方法以鼓励引导为主,并能经常挤出时间带孩子游戏、上公园或与孩子谈话、讲故事等。
因此,这些幼儿做什么都很有信心,很守规矩,很懂道理,学习勤奋,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而自信心较弱的幼儿中,不是父母有病,家庭不和,生活困难,就是单亲家庭,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很少,孩子往往觉得孤独无依,或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动辄训斥,幼儿稍有差错,就拧耳朵、打屁股,从而导致幼儿性格孤独,胆小怕事,提心吊胆,缺乏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受到压抑。
家长、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提供实践的机会。可以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脱衣服,到邻居家或隔壁班级借还东西,帮小班幼儿铺、叠被子,帮老师分发碗、筷、拿取食品及玩具、教具等,还可让孩子学习整理床铺、自己梳头,收拾文具、桌面,独立洗嗽、进餐等。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孩子的独立能力会逐渐增强,做事与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
3如何树立孩子自信心
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最重要前提。健康完整的家庭。父母毫无保留的完整的爱是使孩子变得自信的最有效途径,感受到父母最无私的爱的孩子,在遇到什么困难和委屈时,都会想到背后还有父母最坚实的爱,因而会在前进路上变得更加自信!
尊重他。所谓尊重,即帮孩子从小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让他相信自己是独特的个体,一次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和特别意义的。而这种自我价值的可定才会成就孩子的自尊。自尊才是自信的坚实基础!
赞美鼓励他。在最初,孩子都是从旁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感受和摸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的。他们往往对父母和老师给出的评价更为在意!若时长被表扬,那么他自然会发自内心地自豪感慢慢!而这最初的自豪感便是成就他自信的最直接动力!
信任他。如果孩子说热想脱掉外套,就赶紧摸摸他的脖子/背处看看是不是有汗,别因为自己坐着玩手机不觉得热而怀疑他的感受。
[图片1]
若果他觉得他可以自己去做些事情,就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单独去尝试,不要总想着帮他而不断插手。。要学会尊重并信任孩子的感受和决定,给予他最大程度的信任和并提供给他最大的学习摸索空间。信任能让孩子既自信更独立!
4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我能看到你的好”
人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很多信息是通过眼神传递的,而且这种目光信号是人们不容易控制的。所以,孩子完全能够从父母的眼睛中读懂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话。
因此,如果你偶尔对孩子发出不太明朗的目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孩子的弱点,那么就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时候,换一种角度看孩子,让你的态度适应孩子的脾气和方式,也许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我们在你身边”
孩子需要被父母保护、不会有可怕事情发生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万能的,不能将所有的危险和不友善的眼光带走。
因此,你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一天天地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学会面对风险,避免陷入可预见到的困境当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面对真实的生活。
“我理解你”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感觉和幻想当中,这是成年人难以进入的,因此理解孩子变得困难起来。但是,让孩子相信父母理解他和他的行为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还是要努力。
理解并不意味着将冲突、错误、缺点掩盖起来。你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去思考和改变。但是你也该调整自己的观念,告诉自己孩子大部分的错误都不是因为性格或品质上的缺陷,而是他还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