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调整好初三学生心理素质?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面对种种压力,特别是升学的压力,出现了较多的心理问题,今天,新励成小编给大家带来素质培养方法。
关注孩子发现问题
你若关注孩子,就会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可能一会是情绪高昂,斗志昂扬;一会是颓废不振,偃旗息鼓。因初三学生处在高度紧张的学习之中,他们的情绪变化会随着考试的结果情况,上课与老师的互动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甚至与同学微妙的关系等情况变化很大。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变得沉默,不愿把自己的内心透露在外表。家长要通过细微的观察去了解孩子,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绝不是捕风捉影,这种敏感是可以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的。孩子的变化通常会有以下表现:(1)语言 孩子说话声音忽然变轻,或声调不如平时自然,或故意把某些词说得让你听不清楚,或讲话语无伦次,说明他是否隐瞒了什么或因为撒谎而心虚。
(2)表情 主要是见着你就避开,或说话时避开你的眼睛,表情一反常态,或紧张或焦虑不安。(3)行为 上课或做事显得心神不宁。 关注孩子,要有技巧的与孩子对话。初三的孩子喜欢把“秘密”藏在心里,这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机,才能与孩子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种种矛盾,顺利地走过第二次断乳期,顺利地走过初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图片0]
平等和耐心解决问题
(1)发现孩子有了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加强交流。初三的家长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常常仅以学习为中心,单调乏味,常为“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今天听懂了没有?”很少有家长会问“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们班级发生些什么事啊?”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和家长讲学校的事情时,家长要么冷漠的不当一回事,要么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主题。不能分享学生的喜悦和失败。考得不好,自然是一顿批评;考得好了,家长会很严肃的告诫他,不要骄傲,还有人比你更优秀。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与孩子的交流,要么是他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要么就是你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让他感觉到他的心思被你摸透了,愿意洗耳恭听。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当孩子与家长出现对立情绪时,家长们也只有有意无意地用“家长”这一天然权威来替自己助威。交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主动找你谈话,若他能对你建立相当的信赖感,孩子会把他遇到的困难和你述说。另一种是你主动找孩子谈话。此时,你只能先以试探性地的随便谈谈,问他学习上的情况、同学之间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在谈话中发现孩子的“触痛点”。
(2)不断鼓励是解决问题的持续力量。随着中考的不断迫近,孩子们埋头苦读,尽心尽力,奋发用功,同时又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饱受着挫折与痛苦。他们在矛盾和失败中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帮助。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民主、友好、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家长应当采用点头、微笑、倾听,与孩子心理沟通,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适时点拨、鼓励和引导。尤其对于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孩子,要经常不断地积极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多一点和自己的纵向比较,少一点和他人的横向比较,不要说“你看谁谁都比你考得好,你怎么办?”这类打击信心的话语。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都不要不忘记给一点鼓掌、给一点喝彩,但一定要适度。
2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关注学生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变化,防患于未然。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可敬、可信赖。对于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更要多的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师生感情越深,老师的教育才会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学生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复习,树立信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克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初三一年中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这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要低起点,小步伐。鼓励他们坚持到底,从而找到学习的信心。
指导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克服不良心理倾向
我还指导学生用一些方法有效地克服不良心理倾向,比如:听听音乐、洗洗温水澡,放学回家后和家长散散步,路上和同学聊聊天,有助于放松心情;引导学生在日记或周记中宣泄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及时给他们以细致温暖的心理安慰与疏导,使他们较快的振作起来;为了缓解过度紧张的神经,可以打打球,跑跑步、下下棋等。学会有效的压力释放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标志。
3减轻学生考前心理压力方法
一、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考生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还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
[图片1]
二、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学生可以在学习间隙时间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
三、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考生要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通过体育活动或者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抽出一些时间出游等方式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可将课程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课程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科任老师要互相配合,为学生开绿灯
在一般情况下,各个科任老师往往会争抢时间让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到了互不相让的地步。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敬业的表现。然而,有时候,这样的互不相让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每一届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毕竟不多,而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偏科的现象。临近毕业,他们都希望自己把成绩差的学科成绩提高上来,以便有利于毕业或升学。这时候,他们往往在保持学习好的学科成绩稳步上升的前提下,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把成绩差的学科补上来,着就需要各个科任老师顾全大局,作出一些让步,做出一些牺牲,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要让出一定的时间来,给教学质量差的老师来补课,以便提升学生的总体成绩,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开好家长会,作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凡是为人父母都知道,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容不得子女有半点休闲的时间。他们习惯于见缝扎针,把自己子女的学习安排得满满的,让子女没有回旋的余地,认为这样才能使子女获得更多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子女对所学知识没有“咀嚼”和消化时间,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要给学生(子女)一定自由的空间,对学生(子女)只能进行宏观的调控,不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过多的干涉。这样才能减轻他们的压力,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
正确疏导学生的思想
对于来自学生之间竞争的压力,作为政治老师要很好的进行疏导。要说明,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是必要的,是有益而无害的。但在竞争的同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积极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帮助,一旦他们有所进步,就要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后进生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从而不悲观、不气馁,继而减轻了压力。压力减轻了,学习就有进步,就达到整体班级共同提高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