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终于清楚读《藤野先生》有感

    老师的一生总是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十年如一日的站在讲台上教授学生知识,奉献自己的爱心。如果你也想知道读《藤野先生》有感,不妨接着往下看……

    [图片0]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异国他乡时最关心他的一位导师,他热爱学生,教学生唱歌跳舞,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弱势学生,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打抱不平,也难怪鲁迅没有忘记他。

    因为没有忘记藤野先生,所以鲁迅中年时写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因为没有忘记藤野先生,所以鲁迅才能够有毅力写下“正人君子”这篇文章。因此,我认为,我们要不忘恩师。

    不忘恩师,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出名,当她回到祖国波兰时,波兰妇女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迎她。

    大会期间,居里夫人被人群包围,然而她却兴奋地跑到一个角落,拥抱和亲吻一个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小学时的老师西科尔斯卡。

    从那时起,居里夫人不忘恩师的美德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虽然居里夫人出了名,但至今她仍然热爱她的小学老师,因此不忘恩师的美德成为她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教诲,不忘恩师不是谁的专利,这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不忘恩师,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需要行动的。朱德元帅中学时的老师是张澜,朱德一生大部分时间为国家和人民而战,这与张澜的教育密不可分。革命成功后,张澜来到北京,朱德亲自到车站接人。

    张澜病逝时,朱德亲自担任丧葬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朱德对待老师就像他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必要像朱德那样在老师死后都要“祭叩之以礼”。但是我们不应该回去看看我们以前的老师吗?真正的不忘恩师,是在自己的行动中去落实的啊!

    不忘恩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像鲁迅先生一样,不忘恩师,振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