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图片0]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怎样调节课堂气氛
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在数学课堂里,通过合作学习,让小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合作的精神,锻炼了交往的能力。但是,合作学习只有选择了最佳的时机,克服合作的盲目性,和讨论的虚假现象,才能使数学课堂效率真正的有所提高。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的特点得到了展示,中间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困难的学生也获得了帮助,知识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了提高。
同时低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讨论、互相交流知识、公平竞争展示,促使了他们较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主要是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表述,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们会随着我们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随着教师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教师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低段小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精神状态,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思想的火花的激烈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更使数学课堂的氛围显得异常活跃。
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是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4、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话,抽象的材料具体化,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与进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而出现疑问,时而得到启迪,时而产生顿悟,时而获得成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有激情、有欢乐的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过程。
3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
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图片1]
把握问题关键,讲究提问策略
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揭示这些矛盾,巧妙地实施提问,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也就是首先引发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认知冲突,然后采用置疑法提问,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提问策略。知识之间存在许多共同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问设计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情况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钻研教材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重点把握关键。
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在开放式的提问下学生才能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策略,同时,提问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它必须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实施,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结果。
4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教师课前应认真研读教案,对教学内容要成竹在胸,不仅要备教案,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来完成教学内容,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只有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才能够获得课堂教学的自信心,不至于一个人唱独角戏,甚至出现课堂上“冷场”的情况。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而不是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也是平等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教”转到“学”上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除了要好好地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外,更要考虑好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训练、每一问,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和可能投入的热情,对如何引向知识、展开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如何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寻求最佳的表达语言和最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
2、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进竞争机制,互相争辩,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教师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梳理、归纳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增加了,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