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终于理会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活跃气氛

    1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活跃气氛

    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活跃气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都应使情境充分体现为教育目标服务,能与小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究。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法。

    排除不利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要全面了解孩子的一切习惯,包括生活起居、学习态度、健康状态等,上午是一天学习中的黄金时间,如果孩子们无精打采,教师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事倍功半,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负担。

    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生动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沿着教师的思路,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从中获取知识,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提问题等形式来创造课堂情景,来渲染课堂学习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图片0]

    课堂气氛源于教师指导

    数学课不如语文课的花样多,语文课比较深情并茂,数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枯燥无味、抽象难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上课前,我会让孩子们猜谜语,如一见人就笑,打一字。低年级的孩子们对这个谜语难猜,我就引导。

    笑字怎么写,笑字由几部分组成……又如,上课前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吃一个苹果要六分钟,五个人同时吃一个苹果要多少分钟,学生纷纷说出答案,然后集体投票,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钩。大家情绪高涨,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既探究了知识,也创造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更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2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浅析

    及时引导,排除学生思维障碍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障碍,有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是对的,但半路停了下来,需要继续思考下去,才能获得准确答案。这时就需要教师或用旧知识类比引导、或抓住概念内涵引导、或用其他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达到使学生顿悟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节时,要教学生学习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剪拼的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形成了思维定势,要打破思维定势,就需另辟蹊径。我问到:用剪拼的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我们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到同一个顶点处证明得到的。能不能用运我们所知识,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到同一个顶点处来证明呢?这时部分学生想到了,但大多数学生一脸茫然,很显然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展开。我继续问道:平行线有什么性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了积极、有效的思维,找到了证明的办法。

    幽默语言,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教师可以适时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适当调节一下,解除疲劳,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其实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孩子的笑点很低,只要稍微好笑的词儿,孩子们都会报以会心的一笑。如:板演的时候,有的同学将“8”写成歪倒状,我就会说:“瞧!你的8还在睡觉呢?快让它起床了吧!”;进行“每天一算”的时候,几下就快速完成的同学就在那里无所事事,摆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不知道检查,于是我会提醒他们:“赶快检查,不要忙着喝茶!”于是孩子们能在笑声中很快地明白我的意思。

    除此以外,我觉得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如说英语课堂上的一些小游戏:老师说单词,学生做相反的动作,有起立坐好、大声小声等小游戏,这样适时地进行一些动静交替的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还比如语文课堂上的“大胆想象”,即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大胆想象,积极发言,说一说自己的奇思妙想,数学课堂也可以让学生们去想象、发言,比如《统计》里的发现了什么、并提建议等,同学们就有话可说,就会出现“争先恐后”、“百花齐放”的景象,自然而然地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3怎样调节数学课堂气氛

    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内潜”的智力活动最初都是从“外显”的操作活动开始。有效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有效地建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揭示课题后,提出:“9加4怎样算呢?请你拿出准备的小棒试试看”这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他们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通过动手、动口、眼、脑并用,启迪了他们的大脑思维,很快掌握了用“凑十法”解决这类数学问题。这种以“动”激“活”的学习方法,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思维得到了发展,智力得到增强。

    [图片1]

    创设故事化的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把例题中的画面创设成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小猫一家星期天去郊外钓鱼,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的鱼桶还空空如也,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随之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4怎样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气氛

    调整上课情绪,教态大方可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反应。我们发现教师带着不同的班级上同样的内容,课堂气氛完全不一样。如果教师情绪不好,提问表情严肃,学生将变的拘谨,根本不敢回答问题,课上死气沉沉。反之,课堂上教师教态情切,提问语言轻松生动,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对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乐于回答,甚至有些时候会对答如流。生活中很多的琐事可能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情绪波动,但能否在课前调整好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甚大。老师也生活在尘世中,面对极高的工作压力,面对家庭、社会的种种不如意,有悲伤,有愤怒是正常的。没有,反而不正常。

    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做着感受和评论。有的老师,教学成绩不错,也是学校的骨干,但他教过的学生,毕业以后,却很少对他尊敬,这样的老师大多把这归于学生的忘恩负义;有的老师,教学成绩一般,在学校里也不是骨干老师,但是,他教过的学生,毕业多少年以后,还怀念他、尊敬他。原因是什么呢·在提倡回归自然,提倡回归教育的原生态。教育的原生态,首先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需要老师“包装”自己的情绪。

    对教学课堂气氛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1.认识到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逐渐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就要认识到课堂气氛的重要性,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和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时刻谨记着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的重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取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数学和现实生活是相互结合的,不可分离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发挥情景设计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和充满科技魅力的情境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但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需要进行,紧扣教学内容,不可只求表面的热闹,否则只会本末倒置,将教学带上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