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总算懂得怎样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

    1怎样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

    怎样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一节课四十分钟,为了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提问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等,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它、掌握它,并能理解它和灵活地运用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

    [图片0]

    (二)针对教学的难点设计提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自觉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他们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抓住教学的难点,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突破这些难点,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三)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深化和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是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通过课堂提问,巧妙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

    2数学教学怎样设计课堂提问

    从提问入手,教师引出新知

    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作为刺激信号的第二信号系统是我们上课经常使用的。教师上课就要采取对器官有刺激性的语言引起学生回忆,挑起学生的兴奋点。如教师在教学“比例尺”时,可试着提问学生:“老师现在每人发一张白纸,用你手中的笔,你能画出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吗?”学生回答:“很难做到。”接着出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来画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同理,笔者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计算了几道习题,当算到10÷3时,有些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你出错了题目了,这道题我不能算。”

    “老师,这道题我一直除下去,余数经常是1,除不完呢?”“对,今天老师就和你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循环小数。”这正如元朝乔梦符对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作了精辟的论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所谓“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冠那样引人入胜。这虽然说的是写作技巧,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切中学生的要害,吸引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至少已有成功一半的希望了。

    在教学关键处提问,让学生巩固新知

    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问题提了不少,但比较容易,学生往往很快能作出判断,这样的提问随心所欲,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提问要在教学关键处,这样能给学生指引思维的方向,巩固新知。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中,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随即出示了巩固练习题:爸爸上街买菜用去元,付出7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70-=6(元)。

    师:“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数位对齐,是不是末尾对齐呢?整数有小数点吗?”这一问,学生马上就举手了:“老师,70的小数点在0的右下角,70-应等于”。通过提问,一些学生才意识到把数位对齐误解为末位对齐是错误的,于是马上纠正。在以后的练习中也很少出现差错。这样的提问始终围绕教材的重点,抓住了关键,给学生提出了思维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提问能力

    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不能随心所欲,想一出是一出,而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准提问的契合点,看学生是否由于对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正处于疑难思虑之中,此时就需要教师用问题来巧妙引导和化解学生的困惑之处。又或者是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突破不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在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口,教师用恰当的问题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宽阔境界。还或者是学生在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上升到对新知识的认知发展的区域点上,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建构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的良好认知结构。抑或者是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认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各种联系。

    如,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了 “四舍五入”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运用,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桶食用油每桶售价58元,爸爸带了150元去买食用油,请问爸爸能够买几桶油?学生纷纷列式为:150÷58≈=3(桶)。答案是对还是错?从学生列式得出的答案来看,最后3桶的结果是错的。可为什么是错的呢?教师立刻抓住这一“错误”资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学生再次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从根本上寻找错误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相互探讨和交流,最终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自己思考问题的错误症结在哪里――只一味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却没有意识到现实生活中钱不够是买不了东西的。因此,转换思路之后,学生明白这道题要用“去尾法”求近似数,才能符合现实,符合数学概念,即150÷58≈=2(桶)。

    [图片1]

    积极肯定评价,让学生乐“问

    积极肯定的正面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提问的动力。有很多学生却害怕提问,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即使有的学生提出的只是一些简单或者根本意义不大的问题,教师也应作出积极的评价,并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对于那些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同学,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并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认真,更加有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4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然而,在教学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脑袋笨”,课上总是问而不答,把课堂上的沉默都归咎于学生,这是极不恰当的。其实只要教师把握准学生的思维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再恰到好处地设计提问,学生的思维闸门就会敞开的。

    课堂提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发达,有意注意水平低,表现为不持久、不稳定,而且容易分散。但对生动的、有兴趣的东西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力图使它“情趣化”。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儿童由衷地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强烈的追求。

    课堂提问要引导学生观察

    人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小学生认识事物首先来源于生动的直观,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但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观察过程中笼统粗浅,不分主次,不能长久。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