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预习课文经常都会有一个必做的题,给文章标出序号并尝试分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 、分层
1、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 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 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图片0]
2、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 两段。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二、按时间顺序分段、分层
1、适用于哪种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 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2、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春、夏、 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三、按方位顺序分段、分层
1、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适用于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2、如何分段: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 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四、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层
1、适用于什么文章: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2、如何分段: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五、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分段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 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 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2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一
1.整体分割
对每篇课文都要从整体出发,着眼全部,熟悉全文,做到两点:一是读文章审标题相结合,紧扣题眼抓中心,联系内容抓主体,弄清文章写什么。二是理清顺序找依据,弄清文章怎样写。可以依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分割;还可以依据总分方式分割(总——分、分——总、总——分——总)
2.重点突破
步骤是:
①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出这一重点事件的起点和终点,从而先把重点确定下来;
③看重点段前面讲了什么?后面讲了什么?全文应该怎样分段。如《落花生》主要讲尝花生时,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这个重点段从“那晚天色不大好”起,到“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止。重点段前有两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准备过节;重点段后写了父亲的话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这样课文便可分成三段。
3.合并自然段法
步骤是:
①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并成一大段。如《试航》各自然段的意思为:a.富尔顿制新船;b.富尔顿造出第一艘轮船;c.开始试航;d.试航圆满结束;e.人们争着坐新船。根据以上方法,可将a、b 两个自然段合并成第一段,写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轮船;c 和d 合为第二段,写新船试航成功;e 单独作为第三段,写人们争着坐一坐新船。
4.特殊段落法
倒叙——先叙述事情的结果,然后写原因、经过、结果,应独立一段。
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插在某一情节之后作补充叙述,可以独立一段;另一种是插在某一情节之中的片断说明,不可以独立一段,以免把情节割裂。
过渡段——承上启下,以小结上文为主的归上段,以总起下文为主的归下段,看其偏重。但一般多数情况以启下为目的,起过渡作用,衔接下文为主。
5.过渡段分段法
学生不能正确划分段落,问题往往出在过渡段上。即应该划在上文的过渡段划在了下文,而把应该划在下文的过渡段又划在了上文,因而分段有误。分段时要明确:文中的过渡段的内容与上文意思相近就划在上文,与下文意思相近就划在下文。例如《高尔基的童年》一课中,第14自然段就是过渡段,这个过渡段的内容是:“主人们吃完饭,睡觉去了。”
上文的内容是主人们边吃饭边责骂阿辽沙,而下文的内容是写阿辽沙夜里起来读书,被人发觉,遭到殴打,书差一点儿也就被撕毁了。从情节来看,这个过渡段的内容显然和上文的意思相近,因此要划在上文,而不能划在下文。
6.情节分段
对具有故事情节一类课文的分段,应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情节的异、同为依据去划分。
3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二
1. 分段的步骤
(1)先认真读全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段与段、段与全文的关系。
(2)确定文章的体裁(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再确定应该用哪种方法分段。
(3)用符号在文章中划分段落。
(4)分段后再看看全文,检查一下每个意义段的内容是否单一、完整。既不要把内容不相同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又不要把内容相同的自然段分开。
2. 分段的方法
(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文章分段。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全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句子。不过要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章分出一段,而应该以比较大的时间变化为标准。
[图片1]
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常常可按时间的变化来分段。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很明确,如“早上”“中午”“傍晚”等。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不十分明显,但只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看出时间的变化,如“暮色苍茫”就是指傍晚,“月亮渐渐地移到了当空”就是指深夜。
(2)按地点的变化分段。
按地点的变化分段,就是以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分段。先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把同一地点的内容归并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必须另换一段。记事、写景、游记、参观记,各种写活动的文章常常可按地点的变化来分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必须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几个基本部分。每个部分可分作一段。在这种方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倒叙的方法。先写事情的结果,再写发生、发展。这种倒叙的方法也可以成为分段的依据。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仔细分析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事物的,每个方面就是一段;分段后再看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否并列。
(5)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
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指总起分述的文章。实际上也是写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所不同的是它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有的结尾还有个总结段。这类文章分段时应把总起段、总结段各分成一段,把中间的部分合成一段。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必须先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例,然后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结束,把这部分确定为一段。再看看除去主要事例的前后部分还可以怎么分段。 写人、记事的文章常常可抓住主要事例来分段。
4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三
1、按时间顺序分段
典型的课例有《杏儿熟了》,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邻居的孩子偷杏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事。课文三段内容都有表示时间性的词句作为标志。
第一段开头“每年到了麦收时节”,第二段开头“这一年杏又熟了”第三段开头“今天的杏儿又熟了”在教学时,我首先提示学生通过读文,找出有时间性标志的词句,然后再让学生分段,这样就容易掌握了。
2、按空间位置变化分段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海滨小城》,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两部分叙述的。先写海滨,后写小城,学习给课文分段时,首先让学生出示分段分段的依据,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最后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理由,进一步明确分段方法。
3、按具体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典型的范文有《燕子》,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从外形美、春光美、飞行美、停歇美四个方面赞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文,去感受小燕子各方面的美,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每个自然段都单独讲一个意思,所以文章4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段。
4、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分法比较普遍,这类课文主要是写一件事情的前后经历,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明确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以《表里的生物》为例来说:作者首先写小时候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然后写对父亲的表能发出滴答的声音特别好奇,接着写父亲把表盖打开给他看,于是就相信了那个摆着小尾巴的东西是蝎子,能蜇人,最后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了表的内部结构,内心的疑问也就解开了。
这类文章的分段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分段关要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起因,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发展或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结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分段。
5、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这种分段方式包括三种,即按总—分—总,总—分 分—总的结构去分段。这种分段方法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很容易就可以分出段落,我仅以我们刚刚学过的《豆腐颂》为例,课文开头写者对豆腐的总体印象,中间从五个方面去赞美豆腐,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这类文章教学生记住:掐头去尾是一段,中间为一段的方法,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一方法,就很容易给课文分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