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终于认识小学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

    1 小学 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

    语文,是每位中小学生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而语文作文,作为语文考试中分值最高,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的重中之重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学会借物喻人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图片0]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写作与积累

    一、生活的积累

    1、感受丰富有趣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体味亲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丰富的作文素材。

    比如妈妈经常提醒你:“热了就把外套脱了!”“做作业要专心!”“把头抬高!”……其中包含了多少关心和爱护啊!再比如开个家庭联欢会或者来做个小游戏,家人的表现一定各不相同;最近,家里面谁最开心?谁做的家务事最多?你仔细观察了吗?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那么,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事事可入文。

    2、体验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有的人说,学校生活,上课、作业、考试三部曲,有啥好写的?其实,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别的不说,就说上课吧,哪节课最有趣?“趣”在哪儿?哪节课最难忘?最难忘哪个细节?再说校园生活还不止这三部曲,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班队活动,还有你和同学、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

    3、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邻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有没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见闻,坐车体会,市容变化,路人遭遇等,有没有一件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希望英语”等节目中,有你特别钟爱的吗?哪一期你记忆犹新?用心记录下来,不也是作文素材吗?

    4、欣赏神奇奥妙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各地探奇揽胜,也可以自己观察蚂蚁的路线,大蒜的生长过程。

    我们可以走进春天的公园,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庄,体会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亲近山,亲近水,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自然中思考、成长。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心中无话,笔下无文。

    二、语言的积累

    生活的积累解决了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但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才能文思泉涌。谈到积累,不能不说到阅读的积累。

    1、重视课内阅读。无论是什么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的,其中有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流传千古的诗歌,有引人入胜的小说;有的描景状物,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介绍科学知识……这些文章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更是值得熟读成诵,烂熟于胸,成为自己的语言。

    有了这些积累,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2、拓展课外阅读。除了读教科书以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经典名着要读,现代科技也要知道;童话故事要读,名人传记也要翻阅;散文小说要读,诗歌词章也要吟诵。“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摘抄、批注、写心得,我们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句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我们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3、丰富语言宝库。如果说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话,字词就是砖瓦。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是非常好的游戏形式,经常练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成语、诗词才能信手拈来。

    大众的口语中也有很多鲜活的语言,你能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也是一种聪明的积累。坚持不懈,你的语言就会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三、情感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如果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加入,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比如去过庐山的人很多,只有苏轼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名句;看过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海上日出》;看过黄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能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我们每个人都站立在地球上,可是只有郭沫若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这样气势磅礴的华丽诗章??这是因为他们不仅看到了,而且感动了。

    因此,只有当我们的心弦被触动了,产生了哲思,产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积累到非抒发不可的程度,我们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2小学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一

    动笔之前不要慌,想好题目列提纲

    在动笔之前,列提纲是很关键也是很必要的一步。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般来说,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

    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同样,一些典故、俗语、人物事迹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试作文5~6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5~6段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章的美感,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作文首尾要扣题,工整简洁出新意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等,要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3小学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二

    人中有事,事中有人

    初学作文的人,除了要掌握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外,无论是记人或记事要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还要遵循“人中有事,事中有人”这条准则。

    “人中有事”说具体点就是在记人的文章中,必须有与这人有关的事作为陪衬,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就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如小学课本中《老水牛爷爷》,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了老水牛爷爷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将“老水牛爷爷”这个人与事物联系起来写,如课文中反映的事“水性好”、“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不计报酬”都是在事实基础上,去了解这一正面的高大形象,使我们读了文章后,肃然起敬,避免了空头的说教。

    “事中有人”就是说在叙述事情中,要有人物的活动。如小学课本中《飞夺泸定桥》,是一篇典型的记事文章,作者在围绕“抢”时间“夺”天险的这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

    所以“人”与“事”相互依托,建树起一个共同的构架。如果我们一味地渲染某一件事,这种写法就显得单薄。“事”与“人”,人是主体,它反映的是事件的本身,通过事件反映一种精神、一种风貌。

    宽题窄做,窄题宽做

    “宽题窄做,窄题宽做”这一主张,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叫做“以大见小,以小见大”。

    这一尺度的把握是选择材料的前提。题目太大,我们在行文中无从入手,往往是漫无边际,表达中心也就困难了。如作文《我爱祖国》,这个题目的范围很宽。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视野和祖国的变化来反映这一主题,就容易多了。

    从“窄题宽做”这类题材来看,拿小学课本《书的故事》为例,它切起的画面很小,只是一位文学青年通过买书,鲁迅先生赠书这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从侧面也反映了文学青年对知识的热望。所以,这类题材的内容很窄,但意义深刻。诸如我们所写的“托物喻人”这类文章,就应该遵循窄题宽作的原则。

    启、承、转、合

    为了避免文章的平铺直叙,我们提倡做文章要讲究启、承、转、合。当然“启承转合”的提法过于陈旧,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有益处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阅读课文叫《捉鱼》,作者就大胆地运用了这一技巧。我们现在可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

    1·两个孩子提着小胶桶去河沟里捉鱼。(启)

    2·他们开始清沟,已见到许多活蹦乱跳的鱼。(承)

    3·这时发现一头牛正在吃庄稼。是捉鱼还是去赶牛呢?(转)

    4·放弃了捉鱼,去赶牛,尽管没捉着,但他们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合)

    从上看来,牛吃庄稼与捉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取之舍之反映了青少年一代的美好内心世界和高尚品德。

    4小学语文四年级掌握的写作方法三

    一、联系生活,丰富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经过对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解,笔者发现缺乏素材是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表示在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没有想写的东西。不难理解,小学生年龄幼小,经历过的事情相对来说也比较少,缺乏写作经验,对写作素材的选取也不够得当。

    经常有学生在作文中写流水账,上午、中午、下午做了些什么……

    [图片1]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现象,在小学阶段见怪不怪。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打造出适合小学生的写作课堂。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解决素材缺乏问题、事实上,生活中的发生的小事都可以当做写作的素材,如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在学校参加小学生拔河比赛、在公园和小朋友们一起踏青等等,这些事情只要加以留心和观察,都可以被运用到小学生写作中去。

    联系生活,丰富素材,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也是最为基础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将值得记录的事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完成一篇作文。某次作文课,我让同学们对生活进行观察留意,写一篇春天的作文。

    班里一位小学生写的特别生动,片段是这样的: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插出了粉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姑娘;插出了黄色的迎春花,像报喜的小鸟;插出了红艳艳的牡丹花,像高贵的女王……这位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春天的花朵进行观察,描绘出一副百花争艳的美景。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色写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联系生活带来的益处。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写作素材,可以使作文更加真实有趣。

    二、积累词句,丰富措辞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一点一滴的学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越来越丰满生动。如何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笔者认为,注意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积累,非常重要。不断地积累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积累,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经过对当前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奇,不够亮眼。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笔者建议,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时常翻阅,加以运用。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分发给同学们,引导其对阅读材料中生动有趣的词句进行积累。某次阅读课上,我拿出一篇小学生写作范文供大家阅读积累,同学们积累了这样的一段话:兰州的夜是美丽的,远处,漫山遍野都是灯光,一眨一眨的星星,时隐时现;近处,高楼林立,灯光闪耀,美丽的彩灯千姿百态,悠扬的歌声从街道两旁传出,鞭炮声不时地从居民区传出,烟火腾空而起,划破了夜幕。

    在作者的笔下,兰州的夜俨然成为了人间仙境,并利用了从远到近的写作手法,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将这段话进行详细的解析并积累,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提高学生本身的写作技巧。除了优美的范文段落之外,名著名言、俏皮话、成语故事等都可以用来积累。

    在作文中多运用一些有特点的词句,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有阅读趣味。

    三、合理引导,日记训练

    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日常的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勤能补拙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虽然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写作技巧不够精湛,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情况。只要小学生肯下功夫,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相信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训练写作的方式。

    日记,是一种记录日常生活事件的载体。对于写日记,许多小学生都有一种这样的误解:日记就是将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正是这种误解,造成了日记中出现大部分流水账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对日记的主体作出引导和限制。

    我在布置小学生日记任务时,将日记的主题也一并设计了出来。如某次日记布置时,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吃家里的饭吗?家里一般是爸爸做饭还是妈妈做饭呢?你最喜欢吃的是哪一道菜?经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答案。

    此时我要求学生就“家里的饭菜”这一话题写一篇日记。这样一来,学生的日记主题就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有效的避免了流水账的出现。某位同学写了妈妈拿手的红烧肉: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牛肉,感觉这道菜在哪吃都没妈妈做的好吃。

    妈妈在挑材料上就特别认真,牛肉要特别新鲜,这道菜有一个秘诀——调味包,这种调味包是奶奶自制的,先把纱布剪成一小块,跟手掌大小就足够了,放一点胡椒,把它包好,系一个结,不要系太紧,到时不好打开;也不要系太松,到时把胡椒都融到牛肉里面,就不好挑出来了。这篇日记简单有趣,重点突出,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努力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