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终于明了小学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

    1 小学 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亦称肖像描写,主要包括容貌、体形、衣着、神情、姿态等方面的描写。外貌特征的描写应尽可能真实,且突出人物特点。出色的外貌描写能够在勾勒出人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反映出描写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等。

    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时,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片段:


    [图片0]

    片段一:浓密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彤彤的小嘴巴,这就构成了我。

    片段二:圆圆的瓜子脸像我的母亲,浓眉大眼像我的父亲,干净利落的马尾辫是我永恒的主题。我的脸称不上白净且有一些褐色的雀斑,高高的鼻梁不堪重负似地努力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虽说不够漂亮,可我从未因容貌而烦恼。

    教师:以上两段都是对“我”外貌的描写,你们认为哪个抓住了具体内容?

    学生1:第一个只是直观的描写,而第二个则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写。

    学生2:第一个只是一个大概轮廓,而第二个则清晰地形成了一个人脸的模样。

    教师:大家说的都对。片段一的容貌描写过于模式化,不够具体;而片段二则具体形象,抓住了人物容貌的主要特征,读者阅读后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喜欢干净、热爱学习、充满自信的学生模样,若加上体形、着装描写,会更加生动真实。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必须抓住不同人物的特征,教师举出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三:晨晨今年一岁半,红扑扑的小脸像一个半熟的桃子。她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小辫儿朝天翘着,桃红色的发带像两只蝴蝶飞来飞去。尤其惹人喜爱的是她那樱桃小嘴。

    片段四:老伯伯今年七十岁,虽然头发、胡子已花白,但是其脸色紫红,并且具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尤其是其有一个依然明亮的嗓子,跟年青小伙子似的。

    教师:晨晨和老伯伯都有什么样不同的外貌特征?

    学生1:年龄不一样,头发颜色不同,老伯伯长胡子。

    学生2:晨晨红扑扑的小脸,而老伯伯则是脸色紫红。

    学生3:晨晨有着智慧的眼睛,而老伯伯的眼睛仅比较大。

    ……

    教师:晨晨和老伯伯都有着他们年龄段特有的外貌特征。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和形态特征上会有很大差异。

    成功而深刻的外貌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加深读者对该人物的印象,甚至能够对情节起到铺垫、推动的作用。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动作描写

    成功的动作描写也有助于整体人物的塑造。

    小学生的动作描写训练,应从最基本的观察着手。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并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人物的动作。

    训练学生使用动词的能力,可以通过两方面的练习进行,一是加强阅读训练,着重分析人物动作描写篇章,如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一个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此片段写一位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文中都用了哪些动词描写父亲,通过这些动词的描写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戴着、穿着、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通过这段动作描写,作者形象地描写出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艰难,将父亲对儿子的爱充分展现出来。

    教师:分析得很正确,抓住了动作描写的特点。出色的动作描写能够让读者触摸到栩栩如生的、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灵魂饱满的人物。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填空练习。如“啊!7点20分!都怪我昨天晚上电视看得太晚了。我迅速 A 起一件衣服, B 在身上,抓起一条裤子 C 了进去。裤脚怎么这么长?原来是爸爸的。我又匆匆忙忙 D 进洗手间。去刷牙,嘴里没有泡,嗨,忘了挤牙膏!算啦!我 E 起书包, F 出家门。”学生通过思考,选择最能体现主人公心理和状况的动词,进而提高动作描写水平。

    动作描写还常常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用人物的语言、语气衬托出动作背后隐藏的心理。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通过描写人物对话、独白或说话语气,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及情感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学习写作时主要掌握独白和对话这两种形式,且要学会交替使用,避免枯燥或歧义。

    学生在了解语言描写的作用后,才会主动、努力地进行学习和使用,教师也应该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描写就是利用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程度的词汇,来表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态度。

    学生在初学语言描写时,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往往只会使用“我说”“他说”这些死板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中塑造的人物缺乏生气,人物形象略显单薄。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公式。公式一:人物+动作(+神态)+语言。

    如:许多男生抢过女生手中的铁锹,(自信汇成商学院地)说:“让我来!”公式二:人物+动作+动作+语言。如:李老师在一叠试卷的最上方拿起两张,贴在黑板上说:“这两篇作文作为范文给大家学习。”当然,这些公式只是作为语言描写入门的辅助手段,学生进入更高等级的学习阶段后,则要大胆摒弃公式。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是指将人物在某一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描写出来。心理描写应紧紧围绕文章主旨、符合人物的身份、能够体现人物性格,不能脱离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教师给出了以下片段:

    刚上课,老师就将已经批好的试卷发给大家。看着老师一个一个地发试卷,我的心好紧张,怕自己考得不好。终于发到我手上了,我一看59分,我非常伤心,要是再多做对一道题就好了。

    教师: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中的一段,写的是他得知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描写。请大家指出有哪些心理描写,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心理描写有“心好紧张、怕、伤心、要是”。我感觉他心理描写过于简单,并没有将其内心完全表达出来。

    ……

    教师:很有道理。虽然该学生用了“好紧张、非常伤心”等词,但是他仅仅抽象地概述了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将其内心的具体感想写出来。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和心理剖析;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和动作语言描写。环境烘托是指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景物,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用“连绵不绝”和“黑压压一片”描写同一片森林,能够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就小学生写作而言,更常用的心理描写是内心独白。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上文内心独白进行改写,让学生进一步实践心理描写,并明确心理描写的注意事项。

    2小学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一

    1.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铁匠是个大个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肩膀被炉火和锤子迸起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颔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欢和呼啸。

    他敞着怀,露出宽厚的胸脯,每一下,肋部便显现出久经锻炼的钢筋铁骨般的肋条。他身子向前一倾,猛地一下,把铁锤抡下来,就这样片刻不停地、灵便而持续地晃动着身体,肌肉紧张而有力地伸展收缩;铁锤按照一个有规则的圆圈环转,迸起点点火星,留下条条光尾。

    见我下来,这和善的人手掐着腰,呵呵地笑起来,大嘴直咧到耳根。

    他把粗大的双手搭在我的肩上,就像跟一个孩子讲话似的,俯下身子对我说……

    (2)语言描写:

    不同人物的语言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

    ①没什么大不了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只差一分,下次准赢。

    ②哎,我早就说过,他们有高度,有技术,什么都比咱们强,只差一分已是万幸了。

    ③都怪可恶的裁判,要不是他吹“黑哨”,最后赢的肯定是我们。

    ④输都输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最要紧的是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打败他们。

    ⑤输了赢了与我无关,反正我不喜欢篮球。

    ⑥都怪我,如果不是我漏人,我们肯定不会输。

    (3)动作描写:

    只见他皱着眉头,左手轻轻地按住我的腿,右手拿着棉签儿,一点一点地在伤口的外围抹了一圈,手抖抖索索的,生怕碰到伤口上,弄疼了我。他弄得满头大汗,还不时地停下来擦擦额头上的汗珠。

    就这样,过了好久,他依然很耐心,像刚开始那样小心翼翼,依次处理完了三个伤口。下面他的动作变得麻利起来,他用棉絮沾上消毒酒精,然后用手小心地拨去伤口上的泥土,说时迟,那时快,他“刷”的一声撕开纱布,把酒精棉在伤口处一放,然后急速拿纱布一系,……

    (4)心理描写:

    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一个人站在全校师生的面前,第一次……我害怕,真的。就这样,我带着恐惧与害怕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走向了讲台。当我艰难地抬起头时,我看见了台下黑糊糊的一片脑袋。

    我用颤抖的双手举起了早已被我汗水浸湿的演讲稿。我努力地试着张嘴,我努力地让自己出声。呵呵,我觉得自己很可笑,因为我做不到。千万只小兔子在我心里狂跳,我像掉进了万丈悬崖,大块的石头压得我无法呼吸。

    我觉得自己像被什么粘住了一样,一动不动,豆大的汗珠放肆地流淌着。看着台下一双双疑惑的眼睛,一种无色的液滴在我眼眶中酝酿、打转。我转过身,正要跑下台,我只看见我的班主任在对我微笑,并点了一下头。

    她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轻的可能连她自己都感觉不到,可是我感觉到了,那个动作好似给我传达了某种信息,传送了某种力量。我也使劲地点了点头,再次转过身,向全场微笑。

    2.侧面描写的烘托:

    第二天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素淡而冷清。……桌角一张同事送的贺卡提醒了我——今天是母亲的生日!

    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昨日里那些古怪的举动,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愧疚和悔恨。母亲昨天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使它们在发酵之后无限地膨胀。窗外的雪飞舞着,我站在室内却能感到雪花落在心头,勾起一丝丝冰冷的痛。

    3小学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二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图片1]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其他

    1.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例文

    的确,玛格丽特可真是个绝色女子。

    她身材颀长苗条稍许过了点分,可她有一种非凡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好像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黑玉色的头发,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梳理成的,像波浪一样地卷曲着,在额前分梳成两大绺,一直拖到脑后,露出两个耳垂,耳垂上闪烁着两颗各值四五千法郎的钻石耳环。

    点评:

    就像描写罗敷之美一样,写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美丽肖像极尽优美的词句,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利用细腻的笔触,直接地间接地去描摹,而且稍稍暗示了她卖笑的生活地位。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4小学语文微课人物描写方法三

    一、写环境——烘托人物心情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点评】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抒发了作者内心悲凉的思想感情。

    二、写外貌——刻画人物性格

    例: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被长期劳作和丈夫殴打所折磨坏了的身体,行动起来毫无声响,总是稍稍侧着身子走路,仿若总是担心会撞着什么似的。 宽宽的、椭圆形的,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的脸上,有一双工人区大部分女人所共有的不安而哀愁的暗淡无光的眼睛。

    右眉上面有一块很深的伤痕,所以眉毛略微有点往上吊,看过去好像右耳比左耳略高一点,这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种小心谛听动静的神态。 在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闪耀出一绺绺的白发了。 她整个人都显露着悲哀与柔顺。 ———高尔基《母亲》

    【点评】作者通过细腻的外貌描写,抓住母亲的身体、眼睛、眉毛、耳朵、头发等方面独特的特点,刻画出母亲的柔弱、温顺和平凡,为后文写母亲转变成一个有着深刻见解、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作铺垫。

    三、写语言——彰显人物性格特征

    正所谓“言由心生”,个性化的语言能体现人物的鲜明个性,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反映人物内心想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语言描写一般是对话形式。

    例:年少时光,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 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

    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见人啊?”母亲也不恼,一边干活一边说:“走路还能不摔跤啊? 磕倒了不要紧,怕的是赖在地上不起来。”听了母亲的话,我忍不住笑了,磕倒了不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

    不快乐的时候,母亲会说:“快乐会传染,你快乐了,别人就会跟着快乐。”遇到挫折的时候,母亲会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哪里跌倒了,再在哪里爬起来。”就算是我高兴的时候,母亲也会说:“别高兴得过头了,水满了则会溢出。”———《母亲的生活禅》。

    【点评】作者的母亲虽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却是极谙生活智慧的,简洁朴素的语言体现了母亲独特、智慧的人生体会,并以此引导子女坦然面对人生。

    四、写动作——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

    例: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鲁迅《故乡》。

    【点评】作者此处连用“扫”“支”“撒”“拉”“罩”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了闰土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少年闰土的经验丰富和聪明机智。

    五、写心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例: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都德《最后一课》。

    【点评】这段心理描写是即将失去祖国的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内心的懊悔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