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终于知道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史

    1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史?教师将数学史的知识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史料的功能,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段不同选择合理的方法;

    低段教学中不建议渗透数学史,即使是最简单的如古希腊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在里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这些,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与其在低段不切实际的渗透数学史,倒不如自编一些孩子能够接受的数字宝宝故事来得恰当。 在中段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但内容不宜过深,最好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点到为止。在这一阶段,数学史仅是课堂的调味剂,学生能大致了解历史上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个事即可,不必探究一些过于艰深的知识。如果能在三、四年级坚持渗透数学故事,孩子们可以记住不少著名的数学家。

    在高段教学中,如果选择恰当,则完全可以利用数学史来辅助教学,使孩子们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深。比如在讲授“比例”时,可以向孩子们提到《几何原本》,在讲授“因数和倍数”时,可以向程度好的孩子介绍欧拉关于素数无穷多的证明。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对小学所学的知识掌握更扎实,也可以使孩子们对一般证明和反证法等知识有一个浅显的了解,为以后中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片0]

    根据与课程联系紧密程度合理分配;

    教师应当对数学史内容进行甄别,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有些内容只是与教学相关的史料故事,仅仅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而出现,可以放在这节课的最后作为了解内容,或者由孩子自己查阅资料准备,作为课前三分钟的展示呈现;有些内容与课程联系紧密,适合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教师就应当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力求用它来突破重难点;有些内容能够辅助教学,则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些内容相对艰深,但对程度好的孩子来说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则可以课后单独辅导,并鼓励孩子自己多做了解,避免学优生在课堂上总是“吃不饱”。当然,对于数学史内容的选择,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不能苛求统一。

    重提我在本文开头说到的那个比喻:如果把数学比喻成一条常流常新的河,那么数学史便是这条河的源头,涓涓细流助推着河水奔腾向前,最终汇入自然科学的大海。引导孩子更加有效的学习数学,除了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还应了解一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能够更好的从整体上梳理知识脉络。最后,引用朱熹的一句诗来作为本文的结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渗透数学史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通过重要的数学事件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与重要成果,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其实,数学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历史上数学与天文学、力学同根连枝,还与音乐、哲学等交织共生.现代学术界还常常争论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是比喻还是猜测?对此数学史可以给出“全息图景”,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妙的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话题,可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数学有着悠久历史,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杨辉等一批出色的数学家,有剩余定理、祖�公理、勾股定理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很多问题的研究比国外早.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有利于学生美学修养,陶冶学生情操

    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

    3渗透数学史二

    通过历史名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历史名题的解答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枯燥乏味的习题教学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找规律”时,可以介绍斐波那契数列,即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或者可以让学生求1,1,2,3,5,8,13,21,

    34,55,89,144…的后一项是什么。这是个斐波那契数列,也叫“兔子数列”。为什么叫“兔子数列”呢,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他早年就随其父在北非师从阿拉伯人学习算学,后又游历地中海沿岸诸国,回意大利后于1204年发表了著作《算盘书》,这个“兔子数列”就是《算盘书》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称“兔子问题”,是这样叙述的:“如果每一对成兔每月都生一对幼兔,幼兔经过2个月后成为成兔,即开始繁殖,假定不发生任何死亡.问年初的一对幼兔经过一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

    [图片1]

    利用数学家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

    数学史不仅给出了确定的知识,还可以给出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再现,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形成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如在讲“求1+2+3+4+…+100的和”的算法时,可以介绍高斯在8岁的时候就能用简便方法算出这道题的答案。

    高斯是德国伟大是数学家 ,也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他为什么这么小就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来呢?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和分析算式的结构,发现这个式子有一定的规律性,就是首尾相加都等于101,于是就把求不同数字之和的问题转化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从而用乘法很快就可以算出其结果,这种方法在解题思想方法中称为“化归法”,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

    4渗透数学史三

    1.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采用数学史实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比如一道古算术题、一段数学家的趣事,都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数学课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

    2.结合教材内容,和谐地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点都有它的起源、发展及数学家为之付出各种努力的一些轶事.教师可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地方挑选一些相关的奇闻趣事及其来源、发展,引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和兴趣,也为新的课程的展开作好准备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将数学史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求知欲.

    3.通过讲解习题渗透数学史教育

    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真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通过对历史名题的解答和探究,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习题教学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通过学习辅导和作业批改渗透数学史教育

    学习辅导和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讲解数学家的故事,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启迪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知识鼓励和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