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生字教学是驾驭生字的行为艺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在直观形象中让学生轻松识字。
低年级新教材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
[图片0]
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日”时,先将对应的画着太阳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日”字让孩子们观察,大家都说真像。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日”的字形。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6》时,我将“狮子”、“大象”、“老虎”等词语配上相应的图画,并演示其演变过程。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比教者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
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愉快识字。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二》一课中,我首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玩一玩文中的各项运动,孩子们热情高涨,不知不觉就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了十多个生字及几个词语。
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摘苹果”、“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的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灵活运用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重视有感情的朗读。
科学证明,人的听觉记忆是优于视觉记忆的。胎儿还在腹中的时候,就能辨认妈妈的心跳频率和说话的声调。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一优势,如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台风”、“雷雨”等词,我就用播放录音和模仿录音的方法,一下就帮助孩子轻松的记住了,“桃子”、“梅子”、“西瓜”用甜甜的感觉读,“蝈蝈”、“青蛙”、“知了”等就用活泼跳跃的语气读。
通过我的实践发现,这一方法不仅灵活方便,而且孩子的学习效果还要优于视觉记忆法。
4、在互助互学中培养识字能力。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
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扎下应该互相帮助的根,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老师或家长。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2小学二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方法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爱好,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语言、表情、动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更亲近、更密切,其次根据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这一特点,可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客人”等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一种亲切感。
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也极容让学生记住:(层)云头一具尸;(翠)士兵头上插羽毛;(爽)错错错大错;(琴)今日头上写二王;(困)一口咬根树;(牵)大牛腰戴帽;(灿)山边在起火;(握)屋边伸支手;(弹、胡)单弓射到古时月等。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接友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生。
二、变换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力时间短,无意注意力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4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要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游戏是学生乐意为之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游戏与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6》时,我设计了一个旅游的大情境,在愉快的游行中分成五个环节:
(1)买票:自读生字。
(2)浏览景点:认识景物名称(海鸥、沙滩、军舰、秧苗、稻田、鱼塘、果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3)扫除拦路虎:认识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等数量词。
(4)夺旗比赛:认读生字,再组词造句。(5)赠送纪念品:巩固数量词。整节课,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场景中,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学得津津有味。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学中悟。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而结果则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愿学、都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因为汉字是属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汉字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清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跃、跑”两组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和“脚”有关的意义。
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以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3小学二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方法二
一、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生字较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分析,所以我们应寻求更高效的识字方法,识字是为了阅读,在教学中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阅读来达到识字的目的呢?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练读、自读等形式,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课文读熟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
这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如“着”――羊的眼睛,“合”――每人一口等等。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牵强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使学生把生字记牢、记准即可。
二、在造句中识字
新入学的学生往往对课本爱不释手,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翻看一页页精美的图文,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自己能认字,能读书,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佳的求知期,识读同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开始阶段,要摒弃独立识字的做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识。先识读词语,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后,再识读句子。
一节课新授之前,教师可拿出一分钟时间教学认读一到两个词,词以卡片的形式出现,这些词语要贴近学生生活,在他们潜意识里有模糊记忆,属于再现巩固。领读三到四遍后,教师再将写有词的卡片贴入“识字天地”栏。一周后,便可用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如“我是小学生”“我爱老师”等,并指导学生读句子。
三、在诗文背诵中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古诗词又极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每学期我们可以精选20首左右的古诗,由易到难,指导学生背诵。每周一诗,持之以恒。
朗读课上,我们可以经常接力背诗,背诵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词语积累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外可自选诗歌自觉背诵。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言,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在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在大量识字时,为及时巩固,防止遗忘,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辆“识字快车”,即一个铅笔盒大小的小纸盒,外壳稍作装饰,画上车窗、车轮,车顶打上二十个小方格。
每天要识记的词语先让家长写在纸片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慢慢学写,写好后认读几遍,投入快车。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车厢复习。教师每周检查一次识记情况,少十五张,多多益善。教师在小方格中记录识词数量,表扬激励,比一比谁的车载得多,跑得快。
有了识字快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
五、在练字中识字
新学期,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我们可命名为 “自由读写本”。这个本子可以用于听记。每周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按词、句、段分层次指导。指导可包括以下三方面:**,指导格式。
每次写前让学生按日记格式在**行写明日期、星期、天气情况,另起一行写“摘抄”或“听记”一词,表明写的类型,再起一行具体写内容。第二,精选内容。学生摘抄听记的内容大多来自读课本和课外。
自由读写课上,教师利用自读课本,先教学生识字,粗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精选美词佳句,用铅笔在书上将其画出,最后摘抄在自由读写本上。第三,明确要求。听记、摘抄时要求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听记时难写的字教师可在黑板上提示。
班级可定期举办出色“自由读写本”展评,鼓励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天才巧练,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学期初,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张设计精美的“书海竞帆”评比表。评比表的底部写上全班学生的名字,名字上一只金色的大船正扬帆待发。船上依次画着二十个小船。
[图片1]
教师告诉学生们,读一本好书,小船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交给教师抽查,然后由教师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各组累计阅读量,选评小书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小学二年级语文生字教学方法三
(一)学习汉字学知识,用好生字教学方法
目前在小学识字教学领域实行的教学方法,由于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
小学语文教师文化素养不太深、专业水平不太高,要想将字理识字法运用得当,很有必要学习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汉字与汉语、汉文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能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还能伴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结构。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特别是第二个方面,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这反映了古人的构想和创意,也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多学习汉字文化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课标提到的字理识字。例如:示,甲骨文作(),这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像用木牌或石柱充当的神主形象,本义指祭祀对象,凡从示都和神有关,如“神”(天神)、“社”(土神)、“禅”(祭天)、“祈”(求福)、“祖”(祖庙)、禄(福)等。
“示”和以“示”作为偏旁的一系列汉字就深刻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古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从参加人员、祭品、时间、地点、方位到一系列过程,都必须依照严格而固定的程序进行,这也显示和规范着当时的等级和亲疏等社会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古代字形讲述古代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字义,又有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别字。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字理,还要研究思考哪个字适合用字理识字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生字教学的效率。
(二)丰富课堂形式,提高生字教学效率
刚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容易疲劳。我们如何变枯燥的识字教学为充满趣味的识字活动,让识字教学与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呢?
1.心理学表明,直观形象性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字的构字特点,将一些抽象的字变成一幅幅形象的图画或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学生自然比较容易地根据字词找到相应的事物,从中也能悟到生字所表达的意思。
(1)编儿歌。儿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将枯燥的生字教学转化为有趣的律动,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编故事。生字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编成小故事,学生往往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事半功倍。我经常看到有同学把“游”字的右边写成“攵”,于是教这个字时我用一句话来辅助:小孩子在游泳。
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右边是“子”而不是“攵”。如此一来,字音与字意、生字与头脑中的图画相互勾连,使识字教学与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对生字的牢固识记和灵活运用,提高了识字效果。
2、《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生字。
(1)制作精美课件。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声音的画面更能吸引孩子。
(2)创设有趣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如“纸”很多同学右边会写成“氐”,我就拿出一张白纸用粉笔在上面点上大大的一点,然后我问“这张纸还能用吗?”“不能!”“对!纸如果被点上一点就是一张废纸了。”我边说边把纸扔进垃圾桶,学生也记住字型了。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3、结合学生已学熟字,在活动中复习巩固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用加减法识记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