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 总算知道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性特征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性特征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性特征: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目的,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会计具有反映和控制的职能,会计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方法;管理会计直接为企业的管理服务。

    [图片0]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而财务会计的发展与改革,要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要求,以扩大信息交换处理能力和兼容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目标。他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该同步实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检查。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核算、分析方面的优势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财务会计则利用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简化会计核算,强化会计分析和检查,提供会计信息。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共同特征。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者,还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

    2现代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大阶段。

    ①执行性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其前身是成本会计。20世纪以前,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的汇集、分配和产品成本的事后计算,为企业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有关成本资料。20世纪初,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技术方法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来在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工作效率服务,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

    ②决策性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适应本世纪50年代以来新的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本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两个点,

    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

    二是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剧烈。   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迫切要求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对外部环境具有灵活瓜和高度适应的能力;否则,企业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于是“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的企业管理的新指导方针.

    ③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理论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赋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能突破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管理科学将决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认为决策是现代化管理的首要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例上,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的盛衰成败,首先取决于企业采取的方针决策是否正确,所定目标是否同外界客观经济情况相适应。如果方针决策失误,经营目标定错,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决策性管理会计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大量吸收、引进、应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预测、决策科学,运筹学,行为科学和其他多种相关的科学的科学成果,成为以促进企业决策最优化为主旨、以服务企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包含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使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现代管理会计的划分

    现代管理会计可进一步划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两大领域。

    (1)决策与计划会计。以“决策会计”为核心,利用所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对为实现决策目标可供选用的各种方案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从中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帮助企业决策者客观地掌握情况,据以作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以促进企业决策最优化。这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计划(预算)是以决策为基础,把通过决策程序选用的有关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预算,并把它们加工、汇总成一个相互协调的预算体系,作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

    (2)执行会计。以“决策与计划会计”为基础,着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征收控制。它一方面,将企业年度预算所定的各项指标结合主要对象的特点进行分解、落实和具体化,分别建立专业性的计量、控制系(如按照成本形成和积累的特点,建立标准成本系统;按照存货形成和使用的特点,建立存货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按照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落实和具体化,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内部的责任会计体系。

    4管理会计原则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的会计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前后一致的会计原则体系。而管理会计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作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管理会计原则,会计学界对其研究还远远不够,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由于会计学者在研究管理会计原则时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不同,以及管理会计本身灵活多变的性质,致使各位学者所创建的原则体系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大。

    管理会计原则是用来指导管理会计的具体实务的。管理会计应当有一套相对稳定和完整的原则体系。但目前理论界的观点各不相同,这正说明这一理论尚在发展中。笔者在对管理会计理解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原则及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可以构建如下的管理会计原则体系:

    对管理会计原则之所以作如上分类,是在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本质及目的的基础上做出的。管理会计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责任单位和整个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并帮助企业管理部门做出最优决策。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协助管理当局做出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会计的原则脱离不了其本质与目标。管理会计之所以能为管理当局服务,是因为能向管理当局提供其质量符合管理要求的信息。因此,有关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应成为管理会计的原则。信息能否符合管理的需要,与用于生成信息的资料的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密切相关。只有收集到充分、必要且相关的资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才可以生成对管理有用的信息。因此,有关用于规范原始资料的获取与处理的原则也应成为管理会计的原则。比照一下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可比性等原则可以认为是有关用来规范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而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稳健性等原则可视为用于规范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根本上是相通的,所以笔者认为构建管理会计原则体系也应与财务会计类似,从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料获取及处理两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