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总算晓得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 会计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有重要意义。

    [图片0]

    (二) 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 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的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2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

    为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最根本的,应是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企业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巨大效用,并认识到其对于企业决策的巨大参考和指导价值,

    明确其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企业内部对于管理会计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并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应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在强大信息内容和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二)健全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为实现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快速推广和普及,增强企业管理实力和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首先,应加强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提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水平其次,应当有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的交叉问题,实现三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协作性。同时,应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训和管理体制,通过统一的人才测试和管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确保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确保管理会计效用的充分发挥,使得其有效地应用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决策管理上,就应当提高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国家应当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完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并建立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体系,通过常规化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既能掌握会计专业的知识,又能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能够以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开展相应的工作。

    (四)优化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

    管理会计有效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当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应用环境予以支持。首先,应当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对于存在的法律空白予以及时的补充。同时,应当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避免权力对于市场的干扰。这样一来,我国市场环境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也就得到有效保证,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和企业未来规划时,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另外,针对会计信息的虚假问题,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使得存在虚假情况的企业受到相应的处罚。

    3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2. 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 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经历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 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 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