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研究热点——从管理会计被介绍到我国,名称没有太大变化,当然早期也有专家学者叫经营会计或者经理会计的,但大家还是叫管理会计的占绝对多数。但笔者一直认为,从管理会计的内容上看,里面有一些属于为内部管理服务的,如标准成本、全面预算、业绩评价等,但许多是为经营服务的,如决策分析、价值链分析、战略分析等,叫经营管理会计比较名副其实。
[图片0]
一、热点问题形成的环境分析
(一)国内经济改革环境的变化
(二)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
(三)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中的焦点问题
二、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一)如何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出
(二)如何依据现代经济学发展中的产权经济学理论,改革或重构现代会计的基本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
(三)如何从产权与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企业的契约耦合或联结问题?如何全面树立会计契约观?
(四)如何构建我国的产权法律制度体系?
(五)如何从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着手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基础?如何从产权控制出发分层次形成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六)如何正确分析与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会计国际协调与趋同问题?
(七)可持续发展会计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审计问题研究
(八)如何从对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这一本质特性认识出发,正确处理国企与民企的产权经济关系?如何根据它们的不同情况推进它们各自的会计改革?
(九)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会计制度系统?并正确处理好统一会计制度中的分层设计与分层执行问题?以最终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会计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一会计制度的转变。
(十)如何依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与资本市场建设理论,建立中国有效的资本市场?
2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仍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于公司治理已成为管理会计创新的根本需要,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管理会计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适应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管理会计创新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正常、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有以下作用:
第一,有助于董事会有效性的增强和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地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
第二,有助于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根据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所有利益主体缔结的契约,因此公司的目标不应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已有29个州对公司法进行修订,明确指出公司经理不仅为股东服务,而且为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而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维护,同样也离不了可靠、丰富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支持。
第三,有助于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价。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在于对它们自身活动有效性的评估,而不是判断公司日常业务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这种评估往往不是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而是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
第四,为人力资本定价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人力资本能否正确定价是企业这一合约能否有效旅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对人力资本恰当定价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运作。而人力资本定价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它也必须依赖充分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
3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内容创新
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公司管理过程中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控制等内容施以影响,未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与公司治理相适应,传统的管理会计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对董事会、经理层和职工的监控和业绩评价以及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为此管理会计的内容应该作相应的增加,包括:
第一,为股东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提供决策信息。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其控制权,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的最高权利机构,对公司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所以股东必须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公司经营方针、投资计划、预决算方案发表意见;对董事会的选举,则必须建立在对现在董事过去履行职责情况及经营业绩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因此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应该增加为股东提供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全面预算的编制以及对董事会的责任反映和业绩考核评价等内容。
第二,为董事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提供决策信息。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公司行使控制权和决策权,包括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向全体股东负责并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公司战略决策包括公司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以及战略的评价与分析;制定政策和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和规章制度、高层经理的报酬政策与方案;履行监督职责,评价经理层业绩和公司业绩,监督预算控制体系的运作等。为此董事会必须对公司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高层经理人员的任免、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安排。其中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责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等都是管理会计的内容。
第三,为经理层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提供决策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末端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经理层,其职责是接受董事会的委托、执行董事会作出的决策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是管理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运用,也是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交叉部分。
4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与公司治理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责任会计系统的创新上。责任会计是反映和控制权、责、利、效相统一的内部单位———责任中心责任履行情况的经典方法,而公司治理本身就是一种权责利相统一的制度安排,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传统的责任会计是为公司管理服务的,具有以分权管理为前提、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反映经济责任、以建立激励机制为直接目的的特点,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所负的责任进行控制、考核和评价,包括设立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建立追踪系统、进行反馈控制等。在公司治理中,股东将资本的控制权、决策权交给了董事会、董事会又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经理层,经理层又将部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分公司或事业部,这种层层委托代理关系既意味着权利的分割,又意味着经管责任的分解。为了正确评价各层次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就必须对各层次的经营业绩进行公正、准确的计量。
第一,责任中心的扩展。责任中心的最高层次将不再是各分公司或事业部,而是继续往上扩展到经理层、董事会、股东。责任中心是一个权、责、利、效相结合的内部单位。传统的责任中心分为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其分类的标准是以各类责任中心可以控制的权限为准。在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会、经理层是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可控权利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等类型进行分类。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把企业委托给董事会,并不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和控制。将股东作为一个责任层次,主要是为了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董事会是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利机关,是一种决策中心;经理层是执行具体的经营管理的机构,是一种经营中心,对他们的考核指标也需要根据可控性原则进行设计。
第二,责任预算的扩展和报酬计划的制定。责任预算是责任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报酬计划是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的依据。责任考核是责任会计的灵魂,要搞好责任考核,必须预先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标准,因此责任预算和计划的重要性可见一般。传统的责任会计预算是根据企业全面预算进行分解编制的。与公司治理相适应的责任预算应如何制定?为此首先要明确公司治理的总目标是什么。“股东至上”治理模式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只为股东的利益服务,“共同利益”治理模式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追求目标,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下,公司治理的总目标不同,因而责任预算的总目标也不相同,为此计量的具体指标也应有所差异。报酬计划应与责任预算同时制定,若等考核结果出来再制定报酬计划则无法产生激励约束作用,却极易逃避经管责任,是一种对即得利益的分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