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学好小学语文方法汇总,供大家参考。
1.积极鼓励孩子学会说普通话,训练孩子说完整的话,要求孩子有条理地说话
孩子从会说话时就要学习说普通话,学说普通话是发展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必经之路,对于孩子掌握规范语言和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图片0]
为了训练孩子说普通话,可以让孩子练习“绕口令”之类的口语活动项目,如“s”“sh”分不清的,可让孩子读、说这几句话:“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要念成sísì,四十不要念成shìshí。说话要实事求是,计数不能似是而非。”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普通话,有些孩子在学校学了普通话,老师叫他们平时尽量讲普通话。因此,孩子在家里也应学普通话,如果他讲得不好,家长不要讥讽他,而要鼓励他。会讲普通话的家长,可用普通话和孩子进行交谈。
孩子的语言里,有许多话是不完整的。比如,你问孩子“你家里有哪几个人?”他可能回答:“妈妈一个,爸爸一个,我一个。”只要你认真训练,严格要求,他可能会完整地说出:“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
许多孩子在讲一件事时,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有重复,有颠倒,还夹着一些“那么……那么……”、“后来……后来……”或“嗯……嗯……”之类不必要的词句,家长应要求孩子想清楚了再说,说话时慢一点,要动脑筋,说话要有条理,考虑好哪些该先说,哪些该后说……这样孩子说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帮助孩子打好识字的四个基础
汉语拼音、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是孩子识字的四个基础。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初步自学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和其它学科的兴趣和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帮助孩子准确、牢固地掌握汉语拼音。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字的形、音、又没有必要的联系,不少字音、形脱节,给孩子识字造成困难。掌握汉语拼音就能依据音节,准确、迅速地读出字音。低年级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掌握四声,学会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初步掌握拼音的方法。
小学阶段所学的生字全部用汉语拼音注音,用它当拐棍帮助识字,以达到正确朗读课文,学说普通话。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汉语拼音是累赘,不易记住,不如直接学汉字,这是不了解汉字难学的特点;二是没有认识到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意义。
学会拼音就是交给了孩子打开自学语文和其他书报之门的一把钥匙。不学汉语拼音,教一个字,识一个字,没人教就无法学,学了汉语拼音孩子就能查字典,没人教也会识字,以后还会使用词典、辞源等工具书,等于为孩子请了一个终身教师。
(2)帮助孩子准确、熟练地掌握汉字笔画、独体字、偏旁部首,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辨清字形、理解字义,读准字音。
汉字是方块字,它是按不同的笔画结构装配在一起的。由于笔画的形状、数目、长短和位置不同,字形也各异,因而出现不易辨认的形近字,如“由、甲、皿、血、土、士”等;形体复杂的难字,如“蝴蝶”等不易书写;一字多音,如:“长大”、“长短”等不易运用。
汉字的这些特殊性和低年级孩子的感知觉、思维能力水平的局限性等,在辅导孩子学汉字时都要引起重视。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准确熟练地掌握二十八种汉字笔画和七种写字笔顺规则,学好 80多个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孩子掌握了辨清字形的工具,空间知觉(指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知觉),他们识字水平得到相应发展,识字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识字量也会相应增大。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运用自己识字的四个基础学着独立识字,复习和记忆熟字了。
(3)家长不仅要求孩子能识字,还要认真写字、默写。
也要会使用自己学过、学到的字,教给孩子看图识字、部件识字、归类识字、基本字带字识字方式。
3.要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家长必须给孩子买一本字典或词典
如果孩子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来问自己,家长应指导孩子去查字典、查词典,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开始查字典、词典的速度一定很慢,但只要家长加以指导、鼓励,速度会逐渐加快的。而一旦培养了孩子查字(词)典的习惯和能力,他就找到了一位可以随时请教的好老师,从此就很少给家长添麻烦了。但不能忽视要教给孩子正确理解词义的方法,归纳起来一般为7种:
(1)根据词的内容、范围,选择正确解释。如:“居高临下”、“身临其境”、“临别”这三个词语中的“临”字,由于所组合的词不同,它的意也就各异。分别当“面临”、“来到”、“将要”讲。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词的基本义。如:“置之不理”:置,放;之,它,全词义为“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亡羊补牢”:亡,丢失,全词义是“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
(3)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如“茫茫”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二是一无所知。在《草原》这课中,有这样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其中“茫茫”一词就是第一种解释。
(4)找词中的近、反义词理解词义。如“能屈能伸”的“倔、伸”成反义,“伸”是展开的意思,我们就可以找到“屈”是弯曲的意思。全词含义是“能弯曲能展开。”在《种子的力量》这篇文章的“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这句中,其引伸义是“形容小草的生命力强。”
(5)由个别词到综合的方法理解词义。如“洞察”,“洞”在这里是“清楚”、“透彻”的意思。“洞察”就是“观察得很清楚”。与此相似,“洞见”是很清楚地见到。“洞晓”是很清楚地知道。
(6)从词语的来源,加深理解词义。如“杯弓蛇影”就来源于《晋书?乐广传》,说的是晋朝有一名叫乐广的人,拿酒招待来看望他的好朋友。朋友因觉得酒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喝酒后回家生了一场病。
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个朋友请来喝酒,破除了关于“蛇影”的疑虑,使朋友明白了“蛇影”原来是弓箭的影子,病也就好了。后来人们把“疑心恐惧,虚幻误作真实”的意思,叫做“杯弓蛇影”。
(7)结合作品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如“绿”本指色彩,但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绿”,就把王安石立法革新,虽有失败,但雄心未减,还怀念家乡,重干一番事业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了。是“使绿、吹绿”的意思。
4.根据句子的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句子不同特点,帮助孩子认清各种句子的用途
(1)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号。其中有的是肯定或否定一件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叙述一件事,如:“在辽阔的北方平原上,牧人放牧着牛和羊”;有的是描写一件事,如:“在宽阔的江面上,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
(2)疑问句是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有的是有疑而问,要求回答,如:“你见过被压在石头下的小草吗?”有的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目的在于用疑问的方式表示肯定的见解。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号或感叹号。其中有的表示请求和商量,如“同志们!用石头砸!”三班长马宝玉在关键时刻向五壮士下达了命令,提出了要求。有的表示命令和禁止,如“师傅啊,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鲁班在拜师学艺时发出了恳求。
(4)感叹句是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句尾用感叹号。其中有欢乐的,忧伤的,也有惊讶的,气愤的。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的,这就是知识呀!”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句子,还应帮助孩子懂得句子的基本结构。一般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明“谁”(或什么)叫主语部分;后一部分“做什么”(或 “怎么样、是什么”)叫做谓语部分。通常用双竖线“//”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开,竖线前是主语部分,竖线后是谓语部分,用“一”表示主语和谓语,用 “~~~”表示句中动作涉及的对象。
2学好小学语文方法汇总一
1.预习法
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因文而异的预习法。
(1)抒情文章,要多读,要动情地朗读,抒发感情,体会感情。
(2)故事性强的文章,要初步掌握故事情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寓言故事,要通过初读,着重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4)借物喻人的文章,要着重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展开思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5)诗歌,预习时,要求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重新创造新的意境。
2.听课法
上课要细听。“细”就是要求仔细地听,边听边想。要学会别人发言的要点,考虑老师和同学哪些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或还没有想到的。尤其要听好老师释疑解惑和带有结论性、启发性的话。听的另一方面是进行比较鉴别,从中得到启发。如听老师范读课文时,要为突破自己朗读中难点作准备。
上课要积极发言,要做到:(1)要注意听老师的提问。(2)学会从听到想,想好再说。(3)懂得先举手后发言。(4)发言要大胆。(5)在自己发言之后,应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
3.笔记法
记好课堂笔记。应注意要有选择地记笔记,不必在听课的过程中详细地记笔记。在听课时应记下:(1)本堂课的目的、要求。(2)讲课的重点部分。(3)有争议的问题。(4)黑板上的板书。(5)对一些问题的总结发言。
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1)先听后记。记笔记的最好时机是老师讲完课或老师讲课间隙去记。在学会先听后记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边听边记。(2)学会课下随时补记。(3)培养速记能力。在平时,一是书写的速度要加快,二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会自编一些速记的符号,如:把“中心思想”记作“中——”。
4.记忆法
(1)分类记忆法。把纷繁复杂的知识,根据它们的性质、特点、作用、时间等内在联系给以归纳分类,使其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
(2)联想记忆法。通过想象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来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3)休息记忆法。学习中要适当地休息,特别是学习后马上睡觉,这样能很快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4)趣味记忆法。如记“戍、戊、戌、戎”四字,编成具有一定韵味和节奏的顺口溜。横戍(shu)戊(wu)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ong)。
(5)朗读记忆法。对一些字词、定义、课文等,高声朗读,使声音印入脑海,这样不仅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减少内心的杂念,而且还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记忆。
(6)尝试记忆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合上书本试背,背完后与原文核对。通过核对把正确的巩固下来,错误的纠正,遗漏的补上,并注意重点校正,不平均使用力量。
(7)清理线索记忆法。对那些节段关系紧密、线索明晰的课文,在背诵之前给课文理出一个思路来,以加强记忆课文的条理性,记忆起来就省力了。
(8)部分和整体结合记忆法。对于长文章首先要把课文通篇阅读几遍,然后确立各部分间的关系个别的熟记每一部分,最后再连贯起来背诵全篇课文。
(9)寻找支撑点记忆法。背诵前找出起理清层次作用主导词、重点词,每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关键句以及每段的第一句话等起着记忆支撑点作用的词句,使之成为帮助自己记忆的工具。
(10)利用“多通道”帮助记忆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段落,在记忆时不仅眼看、口读、还要手写,就是利用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使要记忆的文字信号在大脑里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5.复习法
(1)综合归纳复习法。按写人、记事、抒情、游记、活动等几大类体裁的文章,分明类别,再归纳比较同是一类的几篇文章,各篇内容有何区别,写法有何不同,主题有何差异,重点部分有何两样。
(2)单元特点复习法。学了一个单元,就要掌握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想以想:每篇课文是如何体现这个训练项目的,平时老师是怎么讲授的,自己又是怎么领会这个训练项目的。自查一个是否掌握重点,前后贯通。
(3)字词句篇复习法。这种方法大致体现了一张考卷的形式。从全书生字的音、形、义出发,到词语的意思和运用,以及书后作业的答法,各基础训练的综合练习,一部分一部分地自我过关,质疑问难,达到触类旁通,全面提高的目的。
(4)重点难点复习法。对于全书中重点和难点的部分没掌握的或没掌握好的,要多花时间去复习。
(5)交流争辩复习法。交流是指与程度较好的同学互相交流理解知识的方法。在交流中辩论、阐述观点,看谁的方法实际、科学。通过争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复习法不仅记得牢,而且有时会有豁然开窍之感。
3学好小学语文方法汇总二
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也讲究方法。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图片1]
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这里也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怎样预习课文
有不少小朋友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叶圣陶老爷爷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人看书学习了。为了帮助小朋友掌握预习的方法,我把预习的方法和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帮助你记忆和运用。 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组成词语划条线。联系上下文,据词来定义,然后动手写几遍,字形字义牢牢记。
先将课文读一遍,主要讲什么,心中有个底。再将课文细细读,每节讲什么,概括成一句,内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规律性,分段要合理。认真读课文,仔细想问题,课后提示作参考,学会自己提问题。读、划、批、注好办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汉语拼音中大写字母的用法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有时要大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⒈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angHui(张辉)Z和H要大写。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Wang lao shi(王老师)W要大写。
但“老”、“小”、“大”、 “阿”等称号。开头第一字母也要大写。如Xiao liu(小刘)X、L要大写。 Lao Qian(老钱)L、Q要大写。A San(阿三)。A和S要大写。
⒉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 ei jing(北京)B要大写,Shang hai(上海),S要大写,Ning bo (宁波)N要大写。如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Ahonghua Renn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第一个字母Z,人民的第一个字母R,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G都要大写。
⒊每个整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⒋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
怎样记字母表顺序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共26个。它们排列的顺序也和拉丁字母一样。它们的读音也有规律可循。下面介绍两种识记的方法: ⒈记住字母的名称和读音。A、O、E、I、U这五个字母的名称和D单韵线的读音一样。
其余的字母,因为它们的本音发音不够响亮,困此要在它们的前面或后面加进^e或a,使发音更加清楚,响亮。如B、C、D、G、J、K、M、P、T、Y、Z。均在后边加上e^韵;F、L、N、S则在前边加e^,读作e^F、e^S、 e^L;H、W、Y后面加上工韵,读作Ha`Wa、Ya;此外,R读作ar,X读作xi,Q读作qiu。
怎样辨析形近字母
在汉语拼音中,有几个字母的形状十分相似,初学拼音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搞错,下面介绍你几种辨析的方法:
⒈区别基本笔画的位置的方向。如b、d、p、q、a,它们都带有一个半圆,b 和 d半圆在下,p和q半圆在上;b和p半圆在右,d和q半圆在左。u和n刚好相反,u的缺口朝上,n的缺口朝下。
⒉区别笔画的字少。如m和n,m比n多一笔,u比u多两点。
⒊区别笔画的形状。如w和u,w的下面是尖的,而u 下面是圆的;w和m,w的缺口在上,下面是尖的,m的缺口朝下,上面是圆的。
⒋形象辨析。把字形特征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记。如把n看作一道大门,把m 看作两道大门,把k看作机关枪,把h看作小椅子,把r看作小豆芽,把y看作是树叉。 编顺口溜帮助辨析的记忆。如一扇大门nnn,两扇大门mmm,收听广播bbb, 脸盆泼水ppp,弯钩朝上fff,弯钩朝下ttt,一根小棒lll,马儿跑来ddd。
怎样辨析同义词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⒈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 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⒉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⒊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⒋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还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⒌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 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⒍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 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
怎样找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⒉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⒊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⒋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
如: 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 “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4学好小学语文方法汇总三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
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
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四、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
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
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出色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