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预习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怎样预习语文
1.将课文先读三遍,找出不会读不会讲的字、词语,把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音,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词典.挑出来的字、词一定要查字词典弄会.
3、学过后,把词语、生字默写,做到准确无误.
4、将课文分段,说出每段的意思;
5、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中心思想和结构;
[图片0]
老师的说明:
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2高中语文预习攻略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3谈谈高中语文课前预习
解文章背景,浏览课后练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图片1]
举一个例子吧。《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出色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认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4高中语文课前预习
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通读课本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高考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这点就和高考一样,往往考查大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大略掌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只要理解方向准确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