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其实是在不断成长的,而在在20~40岁时,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时期,也是开始脑锻炼的最佳时期,科学研究表明,通过持续的训练,人人都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变得更聪明。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训练左脑和右脑的相关内容。
大脑当然分为左脑和右脑,从外观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在人脑中央的脑干、丘脑等部位同样可以分左右两边。大脑左侧和右侧在日常工作上的确会有不同,但并不是流行文化中所说的左脑管理性、右脑管感性,更不是骗子所说的开发了右脑就能变成超人。左右脑分工差异的来源,来自19世纪的两位科学家Broca和Wernicke,他们在对病人大脑的研究中发现,左颞叶受到损伤,会影响病人的语言能力,因此他们认为这里是人大脑中负责管理语言的中枢部分。
以两位科学家命名的大脑的两个区域。而大脑分工的理论真正流行起来,则是在上个世纪对大脑区域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并推出“偏侧化”理论之后。上个世纪开始,为了控制癫痫的发作,医生会选择将病人的左右脑割裂开,而脑神经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佩里和他的学生加扎尼加 ,就通过对“裂脑”患者的观察研究,对单侧大脑的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变了我们对大脑偏侧化的认知。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左脑和右脑会分别掌控相对侧肢体的运动——左脑管右手,右脑管左手。而在视力上则更复杂一些,每侧大脑会各管两只眼睛视力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将两只手放在面前,“看到”左手的是右脑,“看到”右脑的则是左眼。在针对裂脑患者的研究中,加扎尼加就发现,让患者看到左右两张不同的图片,并让他选择对应的卡片时候,他的左右手会因为左右脑“看到”的图像不同,而拿起不同的卡片。
[图片0]
关于大脑偏侧化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这让我们对自己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但目前为止,任何科学研究都没有发现所谓的左脑管理性,右脑管感性的证据。即便是“右脑理论”自己傍上的祖师爷斯佩里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提到,并没有所谓的左右脑分工情况,左右脑都有独立完整的记忆、感知、思维、推理和感性系统。
2怎样训练左脑和右脑
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的探索而不是相互攀比分数的高低。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象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教育要强调“慢”,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体验—理解—实践”,强调“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尤其忌讳强迫与压力而需要很放松的外在条件。
需要通过“慢”的节奏,通过“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探索才能逐渐走向自觉”,从而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生态世界观、品格、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给儿童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的“身、心、灵”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得到健康、自主、快乐而尽性的发展。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的、快乐的、尽兴玩耍的、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这种性格与个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盼望更多的家长给予孩子们创造微环境,保守、保护好孩子的“元气”,给自己的孩子足够多的自由空间,让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成为现实。
3训练左脑和右脑的攻略
科学家在30年前已经发现每一个人的左脑擅长处理文字、数字、分析等工作,而右脑则在音乐、感受等方面更为敏锐。总的来说,左脑主掌理性,右脑主掌感性。左脑主掌理性,因而擅长分析、逻辑。因此,判断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的标准靠左脑, 而道德的评判也是由左脑主管。右脑主掌感性,而感性是不分对错的。光从这点看,感性是危险的,而理性则由于合乎社会法则因而备受推崇。
过去数百年来,不论中外社会,都推崇理性而教人克制感性。因为光凭感性处事,容易做出他日后悔的决定,所谓深思熟虑,便是指用理性去反复思量。我们习惯了教导年轻人"不要太冲动,应该分析清楚" 很多地方的学校(香港便是最佳 例子),中、英、数等的科目比音乐、美术、劳动、体育更受重视,这些都显示出扬"理性"抑"感性"的风气。
脑神经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了感性所扮演的角色如何重要:(1) 人生中没有任何决定可以只凭理性而做出。(2) 感觉往往是深层、复杂的计算结果,比理性层面的计算更为重要。(3) 感性与理性配合运用,才是人的智慧和能力的最高境界。左右脑的配合,原来是分不开的。例如一般人以为音乐属右脑的范围,其实右脑负责旋律,而每一个音符的辨认,属左脑的工作。
又例如文字工作原来以为属左脑,如今发现左脑 只是在辨析每一个字的意思,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仍归右脑。右脑的功能还包括创作力和幻想。左脑的分析只可以得出已知的结果,若要有突破,则需要右脑的参与。小孩子智力的成长过程,七岁之前,用右脑为主,多幻想与直觉;七岁之后才用左脑学习。七岁之前的孩子,不能明白抽象推理式的思考,所以与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图片1]
但是七岁之前的孩子幻想能力很 丰富,脑子里整天都充满着荒唐的景象。这其实是帮助孩子的大脑发展出最基本最重要的能 力:创作、突破、整体的感觉。七岁之后,才发展理性思考,由此可见:理性的思考能力,需要先有感性完善的发展作为基础。对于我们成人,同样需要注意在处理任何情况时,让理性与感性并重。如此,效果才会更好。现在外国的教育改革,都在强调对小孩子的右脑训练要与左脑训练并重。
4我们如何训练左脑和右脑
人脑为什么会有两个半球?一种看法是这是因为左右对称的原因,并没有进化优势。另外一种看法是两个半球是有进化优势的。至于优势何在,并没有一个可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样导致有更多的表面,益于发展和散热;有人认为左脑和右脑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做出决定的基础;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分工的需要,左脑和右脑各自控制不同的功能。最后这种解释传播得最广,这就是所谓的左脑/右脑理论。
左脑/右脑理论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主要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的研究。1981年斯佩里因为确定大脑半球的功能而分享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证明左脑和右脑各有各的功能,并由中间的胼胝体连结。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其他人总结出左脑负责逻辑、顺序、线性思维、数学、事实、语言思维等功能,右脑有想象、整体思维、直觉、艺术、旋律、非语言线索、可视化感觉、白日梦等功能,从而形成了左脑/右脑理论。
左脑/右脑理论认为人可以分为左脑人或者右脑人,也就是说一侧大脑占主导地位。如果很理性、数学好、擅长分析,就是左脑人;如果有创造力、有艺术细胞,就是右脑人。由此还延伸出一大批区分左脑人和右脑人的理论。比如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因此可以通过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来确定。民间流传左撇子适合搞艺术,左撇子聪明等说法,还常常用美国总统做例子,克林顿和奥巴马都是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