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后,经过四百多年的欧洲文化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那么澳门的风俗文化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图片0]
澳门风土人情
澳门过年的习俗,是别具特色的:
“谢灶”
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
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妈祖信仰
这是澳门华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也是传入澳门最早的华人宗教信仰。据称,澳门之西文名Macao,即来源于葡人初至澳门时曾见海岸立有一座“阿妈”神像,而称此为“阿妈港(Amacao)”,后省称为“妈港(Macao,又译作马交、麦高等)”。可证,葡人未开埠澳门前,妈祖崇拜即已传入澳门。
澳门第一座妈祖崇拜的庙宇建于明万历33年(1605年),当时名天妃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今妈阁庙处,由当时在澳门做生意的闽籍商人修建。稍后,明崇祯时,在澳门半岛北部居住的同胞又在莲峰山下建起一座天妃庙。反映在澳门开埠的前一百年中,妈祖信仰已在澳门同胞中普遍流传。妈祖是中国的海神,又称娘妈、天妃、天后。澳门同胞早期除经营海上贸易外,则多为水上居民,特别是来澳贸易的福建商人,他们为了祈求海上航行的平安,将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崇拜带到了澳门。
妻从夫姓
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由"妻从夫姓"到"妻冠夫姓",其间的确有沿袭传统的轨迹可寻,但两者仍有一定的区别。"妻从夫姓"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家族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则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quot;三从"伦理观念。"妻冠夫姓"不仅在构词方式上摒弃了反映"三从"伦理观的"从"字,而且在实践中也一定程度地认可了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国民革命以来广大妇女致力人格解放的部分成果。
妻从夫姓习俗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主要和中国家族制度的衍变发生联系,俟形成传统后,又对妻冠夫姓的法律制定造成习惯性影响。随着家族制度的彻底解体,其余韵目前仅存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一部分海外侨胞中,大陆上似已消失。
澳门的礼仪风俗
澳门邻近广东,居澳的广东人占绝大多数。因此,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礼仪在澳门的影响最为深远。随着历史的变革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澳门居民的传统习俗也在发生变化。
澳门人的结婚仪式主要分为二类:在澳葡萄牙人、欧美人士和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采用的仪式,一般是到教堂举行婚礼,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婚礼程序进行,这在澳门总人口中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澳门居民是粤籍,故广东仔的结婚仪式是其主流。迎来新婚夫妇后,一对新人参拜天地、父母及互拜,然后大摆宴席,宴请众多亲朋、各方嘉宾,继而新娘端茶致敬亲友,亲友们接茶饮后送茶杯时,需递上“红包”,以示祝贺。
近代受清朝影响,新郎头戴及第帽,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袄红裙。不过,二战之后,这些传统婚礼服装逐渐为男着西服、女披婚纱所取代。宴请也从家中摆设过渡到酒楼。在生儿时设汤饼宴,粤人多分送姜醋与邻里或探访的亲友品尝,外省人则分送红鸡蛋。在婴儿过周岁时,有条件的人家则登上酒楼(取其登高吉祥之意),略设小宴庆贺,年长的亲友还给婴孩一绺线,意即长命富贵。为老人祝寿是中国敬老的一个传统。寿庆规模视其家庭情况而定,寿堂布置得五彩缤纷、红烛辉映,寿礼摆满案台,儿孙对老人行跪拜大礼,有名望的人士还会受到当地官员或名流的祝贺。丧事仪式也有繁简之分,一般在澳中国人较重孝道,其做法比较繁琐。
葡人及其他欧美人士和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中国人则到教堂吊唁、祈祷,让逝者灵魂上天。祭祀祖先乃是中华民族之美德,澳门居民与国内一脉相承,祭礼形式也没多大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清明节。许多人在去世亲人诞辰或忌日也设三牲举行祭拜,以慰先人在天之灵。
在春节来临之前,澳门居民纷纷上街筹办年货。澳门人也同样讲究好意头,以求新春大吉大利,一年到头平安顺利。如年糕,意即年年收入步步高;绿色瓜子,图个吉利,瓜子形似小银元,剥瓜子也就叫“抓银”。除夕之夜,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年饭”,然后在家中向尊长叩头拜年。在除夕之夜和年初一,爆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舞龙舞狮贺岁,也为春节增添了节日气氛,特别是醉龙表演,这是具有澳门地方特色的春节传统节目。
元宵佳节,人们吃了汤圆之后,喜洋洋到灯会赏灯。在澳门也有不少善男信女,则到各寺庙焚香祭祀。澳门端午节如内地一样,人们喜吃粽子和赛龙舟。澳门居民对中秋节也很重视,中秋节互相馈赠月饼,已成传统。饮食方面,“以中为主,中葡结合”,澳门人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差别不大,也由于澳门长期华洋杂处,其生活习俗在有些方面也是中西混合。澳门人的吃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澳门人每日用食物方面基本支出约占收入1/4左右,目前,澳门拥有各种饮食店大约600多家。其中有不乏高档的豪华酒店,更多是专营饮食酒楼餐厅。出于传统习惯和节省时间考虑,澳门人早餐和午餐常用“饮茶”来代替。不过名曰饮茶,事实上澳门喝茶总少不了各类点心和粥粉面饭。澳门还有不少当地出生的葡人喜爱的食品,如“威虾酱”、“喳咋”和“牛油糕”等。
澳门还有不少水上居民,约有1万多人,他们属于中国南方“蛋家”这一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一只船就是一个流动的家,甚至是一个家族。水上居民一般从事捕捞业,他们与陆上居民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以前这些居民受到陆上居民的蔑视,故他们择偶一般都在内部,很少与陆上通婚。祭祀神灵和祖先也是水上人家的传统,但他们具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诸如“咸水歌”一类,构成了水上居民特有的社会文化。二战后,好些水上居民搬到陆上居住,进入工厂做工,生活与陆上居民已无多大差别,其后代也便于接受文化教育。
[图片1]
澳门的饮食文化
汇聚中西南北特色
许多外地人对澳门人有句评价,叫作“澳门人不怕请客”,意思是说澳门人请客人吃饭,决不会为请吃什么饭而发愁,保证会让你吃到独具特色、别处没有的菜肴。因为,澳门可谓荟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还可以吃到澳门菜、广东菜、上海菜、日本菜、韩国菜和泰国菜。
如果还是偏爱中国菜的话,澳门的很多酒楼都应有尽有,从传统的烧鸡、蒸鱼,到特色的北京填鸭、鱼翅汤、烧乳猪,还有虾饺、烧卖、粉果之类的点心,尽可大快朵颐。位于新马路附近的福莱新街一带的中餐馆最为出名。想找个经济实惠的地方换换口味,可以去小食店尝尝各式粥品、粉面、云吞水饺、姜汁撞奶等,花费不多就可饱餐一顿。素食主义者还可以到菩提禅院吃一顿清淡的素菜。
入夜,澳门半岛旧城区里许多风味店、烧烤店火爆得很。香气四溢的牛杂汤、鸡腿、牛肋骨、鹌鹑、羊肉汤等应有尽有,令人回味无穷。日前,有笔者专门到青草街根记辉盛野味火锅店品尝羊肉火锅。
这家有20多年历史的店铺很是简陋,然食客云集。其羊肉火锅别具特色,用海南省的东山羊做料,配以黑蘑菇、蒜苗、蒜瓣等,肉鲜嫩无比,汤越喝越想喝,连我这个吃羊肉长大的人也是头一次体味到无可比美的可口。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台湾式茶坊,大多集中于“新桥区”和“新口岸的帝景苑区”。
集中在皇都酒店附近一条叫二马路的街里的泰国菜馆,特色菜有富贵鱼、腌鸡脚、炸虾饼等。吃得尽兴了,回去的时候还想给家人带点的话,可以在中区新马路到清平直街一带的饼家,买些云吞水饺、杏仁饼、蛋卷、薄脆、花生糖、鸡仔饼、肉干等小吃,可不要小看它们,这些都是超过半个世纪历史老饼家的产品,是祖传的手艺,甜咸胶合,甘香酥脆,令人齿颊留香。
酒吧、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可算是另一种选择。在午餐后,不少人喜欢到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喝一杯浓浓的咖啡驱赶倦意。有时间的游人在咖啡和闲情的伴随下度过一个慵懒的下午,真是让人羡慕。例如在板樟堂街就有不错的葡式咖啡室,里面还有种类繁多的葡式甜点、糕饼。
或者到著名的葡式蛋挞店去,在这里经常看见人们不顾烫嘴,津津有味地吃着香酥带脆的葡挞。澳门酒吧的种类多样,有五星级酒店里的豪华酒吧,也有可开怀畅饮的本地酒吧,更有音乐酒吧,客人可以随着非洲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近年来,葡式咖啡室也成为澳门新兴的饮食场所。较着名的咖啡室集中在板樟堂一带和南湾马统街一带。在这些咖啡室不但可品尝到风味独特的咖啡、茶和酒,还有里斯本式的点心及甜品。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菜式
葡萄牙统治澳门四百多年,在餐食方面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般外地客人头一次来澳门,澳门人必定会以澳门的品牌餐--葡国餐宴请客人。而所有吃过葡国餐的外地人,都能接受并喜欢吃。因为澳门式葡国菜的煮法和材料是兼收并蓄了葡国、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粤菜的烹饪技术,对原来的葡国菜经过改良,取长补短,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菜式。
像咖哩蟹、非洲鸡、蒜蓉辣大虾这几道招牌菜,就能吃出中西合璧还外加点南洋风味的特色。除了澳门式的葡国菜,澳门也保留了道地的葡国菜,如焗鸭饭和马介休、烤沙丁鱼。焗鸭饭是道限量供应的功夫菜──把新鲜鸭子腌入味后烤四十五分钟,骨架拆下来煮高汤,再用高汤煮米饭,最后把又烧过的鸭肉埋进饭里上桌。